玉溪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是承上启下、加快发展的一年。玉溪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的发展战略和“三优一特”的发展思路,按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克服了煤电油运紧缺等困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41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5.3亿元,增长5.3%,占GDP的比重为10.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5.9亿元,增长12.8%,占GDP的比重为59.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4.6亿元,增长10.2%,占GDP的比重为30.0%。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6、7.5和3.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67.0%和27.4%。扣除卷烟生产和销售后的GDP完成255.2亿元,增长11.3%,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1.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8734元,达到人均2400美元的预期目标。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1亿元,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40.6亿元,增长4.1%。在种植面积上呈现粮食作物比重增加、非粮食作物比重下降。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5.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34.0万亩,比上年增长1.9%;非粮食作物面积191.5万亩,比上年增长0.1%。2006年全市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为41.2:58.8,与2005年的40.7﹕59.3相比,粮食作物比例提高了0.5个百分点。烤烟生产圆满完成了收购计划,“稳得住、控得住”目标顺利实现。2006年全市烤烟总产量9935万公斤,其中实际收购烤烟186万担(9300万公斤),上等烟比例达50.7%,平均收购单价为10.68元,收购金额为9.9亿元,实现烤烟产值10.6亿元。药材、蔬菜、园林水果等产量大幅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一)。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9.8%。肉蛋奶总产量23631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3%,其中肉类总产量19976万公斤,增长5.1%。年内出栏肉猪185.6万头,比上年增加8.1万头,增长4.6%;年末大牲畜存栏31.8万头,比上年增加0.5万头;生猪存栏141.0万头,比上年减少3.8万头。 渔业生产发展平稳。2006年,全市渔业实现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5.0%。水产品产量完成12597吨,比上年增加537吨,增长4.3%。 林业工作取得进展。2006年,全市林业实现产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7.9%。在全市实施了以“中心城区”、“三湖一海一库”、主要江河库区和重点水源林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及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完成造林合格面积5.5万亩,全市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整治,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民义务植树423.7万株,封山育林41.3万亩,退耕还林3.9万亩,珠江防护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0.6万亩,完成低效林改造0.8万亩,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面积2.0万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成效明显。2006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3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拉动GDP增长7.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0%。实现工业总产值538.8亿元,增长17.0%,其中:中央省属工业完成232.5亿元,增长11.4%;市县区属工业完成306.3亿元,增长21.6%,比重达到56.8%,比中央省属工业高13.6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来看,卷烟及配套产业完成总产值211.2亿元,增长12.4%;矿电产业完成253.3亿元,增长22.7%,超过卷烟及配套产业产值42.1亿元,成为我市又一新的支柱产业。非烟草工业产值完成349.1亿元,超过烟草工业产值159.5亿元,比重达6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分别为455.8亿元、166.2亿元和40.1亿元,分别增长18.6%、10.1%和下降8.9%。其中:市县属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分别为223.8亿元、21.8亿元和11.5亿元,分别增长21.8%、65.3%和128.3%。 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成效显现。随着引进昆钢、云铜、云锡、云天化、云电、泰国TCC、法国摩迪等大企业、大集团项目的逐步投产,大企业、大集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效日益显现。2006年上述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增速超过全部工业及市县区属工业总产值增速,在增加我市经济总量的同时,还带动了与之配套的地方工业迅速发展。 建筑业快速发展。商品房施工面积达146.7万平方米,增长47.0%,竣工面积达41.8万平方米,增长52.6%。全市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证的建筑施工企业146个,从业人员34186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200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6亿元,增长15.8%,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5.1亿元,增长9.5%。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生态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县区教师小区的开工建设,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0亿元,增长51.6%;二是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带动农村投资快速增长,农村投资完成23.3亿元,增长28.7%。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6年我市积极推进大红山铁矿铜矿开采、元江镍资源开发、玉林泉酒业技改扩建等项目建设。云铜5万吨粗铜项目建成投产,新兴钢铁公司40万吨焊管项目一期工程完工。玉蒙铁路玉溪段建设进展顺利,华盘路、抚仙湖环湖东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1座220千伏、2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使用。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快速发展。2006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客货运输发展平稳。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33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2.7公里、一级公路76.1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1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市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1093万人,比上年增长8.0%;旅客周转量8.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8%;完成货运量2299万吨,比上年增长13.5%;货物周转量33.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