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各种大型商场、超市、连锁店、仓储式商场发展较快。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按销售地区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25.26亿元,增长10.6%;县消费品零售额180.49亿元,增长8.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6.71亿元,增长9.8%。按经济成份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134.66亿元,比上年下降9.9%;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63.37亿元,下降7.1%;个体私营经济431.94亿元,增长20.3%;其他经济152.49亿元,增长13.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635.42亿元,增长8.5%;餐饮业124.63亿元,增长16.9%;其他行业22.41亿元,增长17.5%。 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额完成492.47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全年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8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为162.8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受“非典”影响,全年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客运量有所下降(见下表)。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省邮电业务总量16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53亿元,增长2.8%;电信业务总量151.56亿元,增长28%。全省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725.5万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本年新增局用交换机23.2万门。电话普及率达25.4%。年末全省固定电话电话新增用户45万户,达482.1万户,比上年增长10.3%;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26万户,达到628.4万户,增长25.1%。 旅游业实现恢复增长。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00.0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3.3%和18.9%。接待国内游客5168.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8.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9.1%。全省旅游业总收入306.64亿元,比上年增长5.8%。 七、对外经济 2003年,全省外经贸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外贸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均实现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进出口总额26.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8%,进出口净增量达4.42亿美元,是全省进出口增量最多的一年。其中出口16.77亿美元,增长17.3%;进口9.91亿美元,增长24.3%。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19.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9%;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2.32亿美元,增长6.9%;边境贸易进出口4.2亿美元,增长14.1%。全省对亚洲出口为13.55亿美元,增长17.9%;对非洲出口0.25亿美元,增长93.2%;对欧盟出口1.66亿美元,增长25.7%。 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67个,比上年增长11.3%;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5.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3%,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1.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及设计咨询合同73个,合同金额3.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完成营业额2.44亿美元,增长8.4%。2003年第十一届昆交会外经贸业务成交总金额21.34亿美元,国内经协协议总金额达200亿元,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省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增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增加额均创历史新高,增幅均在20%以上;保险业务继续发展。 全省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达51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39.11亿元,增长13.6%;营业税45.17亿元,增长9.1%。一般预算支出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747.46亿元,比年初增加625.42亿元,增长20%,净增额为历史新高。在金融机构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1344.7亿元,比年初增加237.93亿元,增长21.5%。信贷投放力度继续加大,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955.57亿元,比年初增加534.14亿元,增长22.1%,净增额为历史新高。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14.4亿元,比年初增加112.63亿元,增长8.7%;中长期贷款余额1213.07亿元,比年初增加343.99亿元,增长36.9%。贷款主要支持了农业、工业、建筑业、三资企业等正常资金需要。现金投放适度。全年全省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702.96亿元,现金支出7736.03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省各种保费收入73.75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99亿元,增长2.9%;寿险保费收入44.85亿元增长56.9%。赔付额20.35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财产险和意外伤害寿险赔付额11.89亿元,下降0.4%;寿险赔付额5.03亿元,增长5.5%;健康险赔款和给付3.43亿元,增长47.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全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9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9项,应用技术成果513项,软科学成果45项。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个。专利申请370件,获专利授权245件;签订技术合同2082项,成交金额达22.87亿元。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5亿元,增长7.2%,促进了重点科技计划和技术创新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有34所,招生6.22万人,比上年增长23.4%;在校学生17.53万人,比上年增长22.3%。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418所,招生8.37万人,比上年下降17%;在校学生27.05万人,比上年下降6.6%。普通高中421所,招生13.84万人,比上年增长11.3%;在校学生36.34万人,增长15.2%。普通初中1854所,招生67.75万人,比上年增长3.8%;在校学生192.13万人,增长4.7%。普通小学20296所,招生73.11万人,比上年下降0.8%;在校学生441.88万人,下降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6.1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88.98%。成人高等学校7所;在校学生9.91万人,下降19.9%。全年扫除文盲24.94万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继续较快发展。全省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4个,文化馆147个,公共图书馆148个,博物馆30个。全省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35%和91.66%。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8座,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7座,有线电视用户250万户。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级4.26亿份,各类期刊2781万册,图书1.47亿册(张)。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省卫生机构8738个,医院585个,拥有床位数6.8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1.08万人,其中医生5.24万人,护师、护士3.56万人。乡镇卫生院1500个,床位数2.4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29万人。卫生防疫、专科防治机构204个,卫生技术人员6514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44个,卫生技术人员4696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9.06%。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为3.3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