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8 云南省统计局

云南省统计局

2004年3月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在工业、投资和消费的强劲拉动下,全省国民经济在上年巩固恢复增长的基础上取得了多年来难得的既好又快的明显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经济发展处在10多年来最好的时期。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超出预期调控目标以外都顺利完成。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4年云南省生产总值(GDP)完成2959.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增幅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4.33亿元,增长5.6%,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314.19亿元,增长15.0%,对GDP增长的贡献为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96亿元,增长10.7%,对GDP增长的贡献为3.9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20.4∶43.4∶36.2调整为20.4∶44.4∶35.2。人均GDP为6733元,提前一年完成人均800美元的阶段性目标,比上年增长10.5%。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活力增强。2004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102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5%,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全省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省城市化水平达28.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2498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资金和土地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能源、交通的瓶颈制约还未得到有效缓解,市场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低收入居民生活仍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509.5万吨,比上年增长2.6%,保持了连续11年增产的良好势头。人均占有粮食342公斤,比上年增长1.2%。油料产量33万吨,增长12.5%;烤烟产量69.2万吨,增长8.7%;蔬菜产量885产量万吨,增长5.5%;水果产量115.5万吨,增长19.7%;茶叶产量9.5万吨,增长10.7%;鲜切花产量33.6亿枝,增长28.0%。

林业生产与造林绿化稳步发展。全年造林面积259.26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2199.58千公顷,本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43.76千公顷;橡胶产量21.9万吨,比上年下降1.9%。

畜牧业、渔业生产全面丰收。全省肉类总产量达277.8万吨,比上年增长9.5%;牛奶产量26.1万吨,比上年增长20.2%;水产品产量22.1万吨,比上年增长7.9%。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69.4千公顷,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58千公顷。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1608.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农用大中型拖拉9.15万台,比上年增长5.9%,农用运输车4.55万辆,比上年增长16.2%;农村用电量40.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省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工业强省战略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快速增长,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05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完成881.19亿元,增长16.6%。从规模以上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重工业增加值382.59亿元,增长26.4%。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69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33.38亿元,增长27.5%;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6.68亿元,增长17.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66.3亿元,增长30.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5.97亿元,增长24.8%;其他企业完成增加值14.57亿元,增长13.5%。

主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原煤产量5316.61万吨,比上年增长29.6%;发电量543.78亿千瓦小时,增长14.9%;粗钢产量349.31万吨,增长18.4;钢材产量350.55万吨,增长22.6%;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29.42万吨,增长13.3%;水泥产量2296.56万吨,增长12.0%。分行业看,全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2.8%,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长27.5%,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37.2%和22.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0%。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省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218.66,比上年提高34.9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557.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实现利润189.14亿元,比上年增长7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1.69亿元,增长67.8%。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4.19亿元,比上年下降2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6.37亿元,下降28.6%。亏损面38.5%,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6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省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19.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9亿元,比上年增长50%;实现税金18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6093元/人;施工房屋面积409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2%;竣工面积2330.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取得实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跨越1300亿元新台阶。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进入加快发展的时期。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648亿元,比上年增长30.5%;更新改造投资180亿元,增长22.6%;房地产开发投资158亿元,增长37.0%;其他投资345亿元,增长31.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取得新成就。2004年全省“双百”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588.3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1%;资金到位509.17亿元,资金到位率87.6%。有12项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年内竣工投产目标。其中:曲靖电厂二期、宣威电厂六期扩建工程、文山马鹿塘电站、昭通高桥电站顺利实现竣工投产,全省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9万千瓦;鸡街至石屏高速公路试通车,全省新增高速公路98.38公里;昆明客站改造工程竣工投产,正式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