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统计局 2003年2月21日 2002年,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从云南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大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云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取得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成绩。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测算,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2231.8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9.94亿元,增长3.7%,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55.99亿元,增长9.8%,对GDP增长的贡献为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05.95亿元,增长8.8%,对GDP增长的贡献为3.2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21.7:42.5:35.8调整为21.1:42.8:36.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78元,比上年增长6.9%。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股份制经济及个体、私营经济等发展迅速。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9%,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19.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省城市化水平达2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9547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 市场物价总水平低位运行。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下降1.9%,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8%(见下表)。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2353万人,比上年增加30多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60万人,比上年增加8.9万人,增长2.5%。2002年,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3.65万人,比上年下降32.2%;再就业率41.3%。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83.2万人,截至2002年12月底全省享受“低保”人数58万人,发放“低保”金3.43亿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77.99万人,共支出基本养老金59.59亿元,74.13万离退休人员领到养老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238.4万人。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户增收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微观经济运行活力不够强,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较差等。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于受产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等影响,粮食有所减产,烤烟、花卉、甘蔗、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见下表)。 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全省造林面积400.4千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81.27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2764.42千公顷;橡胶产量19.88万吨,比上年增长14.8%。护林防火取得好成绩。 畜牧业、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全省肉类总产量达235.83万吨,比上年增长7.4%;水产品产量19.26万吨,比上年增长6.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60.4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5%;大中小型拖拉机达36.6万台,比上年增加0.86万台。农田水利建设也得到继续加强,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8.9千公顷。 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777.99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完成632.71亿元,增长8.1%。从规模以上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重工业增加值214.67亿元,增长13.2%。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5.4%。规模以上企业中,集体企业增加值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00.64亿元,增长10.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4.35亿元,增长24.4%。主要能源、原材料、机电类及支农产品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但部分日用轻纺产品生产受竞争能力弱及市场需求制约等因素影响,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下表)。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全省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46.87,比上年下降2.54个百分点。在构成指数的七项指标中有喜有忧。总资产贡献率为15.61%,资产负债率为52.6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2664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8.43%,以上四项指标比上年有所改善,但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比上年有所下降。全年实现利税372.17亿元,比上年增长8.6%,但实现利润74.96亿元,比上年下降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4.68亿元,下降7.6%。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5.14亿元,比上年上升2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20.49亿元,上升31.2%。亏损面49.65%,比上年上升4.13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全省四级及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总产值309.8亿元,比上年下降1.3%;施工房屋面积3266.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竣工面积194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86万个;实现利润总额5亿元,比上年下降20.6%;人均实现利税3303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省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投资总额首次突破8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更新改造投资106亿元,增长3.3%;房地产开发投资95亿元,增长8%;其他投资204亿元,增长12.6%,对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2年全省37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3.9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7%;资金到位率100%,比上年提高6.65个百分点,是历年来重点建设投资完成最好的一年。贯穿我省东西部的500KV“西电东送”项目,宝峰—罗平输变电工程建成送电,500KV昆南北回输变电线路竣工投产,大朝山电站2#、3#、4#机组陆续投产发电;内昆铁路全线通车;大理—保山、曲靖—胜境关两条高速公路实现试通车,全省新增高速公路229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中央储备粮库建设、云南省图书馆改扩建项目等年底前均建成投产。小湾水电站、曲靖电厂(二期)、思茅大中河水库、昆石高速公路、成昆铁路电气化昆明客站改造工程、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昆钢板带技改工程等19项续建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建设领域取得新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