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黔东南州统计局 2006年3月15日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实现了“十五”计划和当年的预期发展目标,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5年全州生产总值14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为198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41亿元,比上年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3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5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0%、26.7%和55.3%。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2005年,全州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33.5%、26.0%、40.5%调整为32.1%、27.1%、40.8%。全州人均生产总值3289元,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408美元。全州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二、农业 全州上下努力克服秋季农作物受旱灾的严重影响,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良种良法,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运用力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2005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8439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6.6%。其中:农业产值389420万元,增长3.9%,林业产值71049万元,增长7.3%;牧业产值252964万元,增长10.9%;渔业产值23661万元,增长5.6%。 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2005年,全州种植业实现增加值265866万元,比上年增长3.6%。粮食种植面积30.2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3%。主要经济作物烤烟种植面积0.9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1%;油菜籽种植面积5.17万公顷,增长4.2%;蔬菜种植面积6.20万公顷,增长4.2%;药材种植面积6178公倾,下降2.5%。年末果园面积3.16万公顷,增长13.2%;年末茶园面积0.47万公顷,增长6.2%。主要农产品中,油料、烤烟、水果、茶叶等产品产量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粮食、棉花、麻类、糖料产量比上年有所下降(见下表)。 以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优质果品基地建设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推进。2005年,全州实现林业增加值53151万元,比上年增长6.7%。完成造林面积19432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8409公顷;本年新封山育林面积19156公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5052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竹笋片、棕片、小杂竹、山核桃等,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生漆、油茶籽、松脂、核桃、板栗、花椒等产量下降(详见下表)。 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21364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0.1%。肉类总产量21.53万吨,增长10.1%;禽蛋产量0.75万吨,增长12.9%;牛奶产量0.14万吨,增长5.0%;各类畜禽数量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见下表)。 水产品产量增加。全年水产品产量2.07万吨,比上年增长5.5%。实现渔业增加值19782万元,增长5.2%。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121.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4%;大中型拖拉机3438台,增长23.6%;小型拖拉机4117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8055台;农用运输车4303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91万吨,农村用电量17345万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33万公顷,其中:当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3万公顷,本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9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4平方公里,解决人畜饮水15.7万人。 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全年实施新增财政扶贫项目1758个,新增财政扶贫资金17299万元,贫困人口比上年有所减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双重因素的影响,在原材料、煤炭、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涨,主要高耗能产品铁全金、工业硅等价格下跌的情况下,通过全州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工业结构的调整,保持了全州工业生产的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全州辖区内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56亿元,增长8.8%。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0.95亿元,增长1.7%;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7.96亿元,增长20.0%,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2.1%,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木地板、人造板、硫酸、氧化铝、水泥、铁合金、原煤,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机制纸、饮料酒、食用植物油、发、供电量有所下降(见下表)。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销售收入50.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现利税3.13亿元,比上年下降26.0%。亏损企业119户,企业亏损面45.6%,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6532万元,比上年增加8694万元,增长110.9%。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2.7%,比上年下降5.01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2.22次,比上年下降0.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0.1%,比上年下降2.5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0.02%,比上年下降0.66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20185万元,比上年增长29.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6.22万平方米,增长23.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3.81万平方米,增长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以道路交通、水利、电力、教育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城市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5年,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54亿元(含玉三、三凯高速路重点工程黔东南段投资),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城镇投资81.32亿元,增长31.3%,农村投资4.22亿元,下降15.1%。在本级报表中,第一产业投资0.38亿元,下降15.1%,第二产业投资36.82亿元,增长86.1%,第三产业投资30.41亿元,下降9.0%。 全州5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水力发电67.18万千瓦;变电设备能力22万千伏安;中等学校学生席位23510个,建筑面积50422平方米;小学校学生席位6749个,建筑面积19308平方米;医院病床504张;宾馆、旅馆、招待所客房数246间,面积5644平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4.07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35.17万平方米;新建公路1562公里;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8公里,城镇自来水供水量2万吨;民航机场路道1条,候机楼1座,长途电缆线路长度15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