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凯里市城市居民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7%;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3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9.61%,比上年上升0.05个百分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728元,实际增长5.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53元,比上年增长5.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5.17%,比上年下降1.9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加。 城乡居民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2.6平方米;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9.75平方米,其中,钢筯混凝土和砖木结构面积为1.6平方米。 十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年末全州从业人员254.09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0.7%,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2.49万人,下降0.5%,农村从业人员221.60万人,增长0.9%,其中外出务工人员49.97万人。年末全州实现新增就业1354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79人,“4050”下岗人员再就业197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与上年基本持平。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62617人,比上年末净增1507人,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数达22323人,比上年末净增855人,发放离退休养老金14969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470人,比上年减少2530人。全州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98347人;比上年增加41091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8768万元,比上年增加4079万元。全年政府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51.8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13万人次,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2996.60万元,比上年增加451.60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有所发展。2005年,全州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2个,社区服务中心10个,全州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3所,有床位1048张,收养人数513人,发放金额367.80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达11943人,金额4061万元。本年接受社会捐赠人员达93853人,接受社会捐赠金额97.10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年末全州县以上环境保护系统机构17个,职工人数177人,其中: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36人,监察队17个,监察人员65人。全州自然保护区(点)27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个,州级保护区9个,县级保护区1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99200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6.6%。有风景名胜区1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9个,县级4个,风景区面积2111平方公里。 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据凯里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空气质量主要指标,二氧化氮年均值0.018毫米/立方米,达国家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0.116毫米/立方米,达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均值0.103毫米/立方米,比上年上升0.011毫米/立方米;降尘量16.99吨/平方千米,比上年下降0.58吨/平方千米;城市降水年均PH值4.35,城市酸雨频率81.9%,比上年上升7.1个百分点。 2005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绩显著,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财政收支矛盾仍旧突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大加大了农民增收难度;工业化程度低,规模小,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仍较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就业压力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05年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数据为贵州省统计局提供的1%人口抽样调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