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8 云南省统计局

云南省统计局

2002年3月7日

2001年是“十五”计划开局之年,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省第七次党代会、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从云南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稳定推进各项改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云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全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总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初步测算,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2077.47亿元,比上年增长6.5%,首次登上2000亿元的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0.54亿元,增长3.9%,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80.54亿元,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为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46.39亿元,增长10.4%,对GDP增长的贡献为3.6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22.3:43.1:34.6调整为21.7:42.4:35.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72元,比上年增长5.3%。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股份制经济及个体、私营经济等发展迅速。2001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9%,比重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17.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907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

市场物价总水平低位运行。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9%,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6%。从价格下降情况看,食品类价格持续下降是价格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省从业人员2310万人,比上年增长1.8%。2001年,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4万人,比上年下降3.6%;再就业率31%。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90.73万人,全年享受失业保险金人数7.72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195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73.5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185.7万人。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是: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多,就业压力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开拓力度不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等。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连续9年获得丰收,总产量比上年增加18.5万吨;油料、花卉、甘蔗、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有不同程度增加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全省造林面积335.04千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4.27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3242.52千公顷;护林防火取得好成绩。

畜牧、水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省肉类总产量达219.54万吨,比上年增长7.0%;水产品产量18.02万吨,比上年增长8.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97.8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4%;大中小型拖拉机达35.74万台,比上年增加1.84万台。农田水利建设也得到继续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24.27千公顷,比上年增17.87千公顷。

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7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完成556.97亿元,增长5.3%。从规模以上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363.05亿元,比上年下降2.0%;重工业增加值193.92亿元,增长12.3%。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417.99亿元,比上年下降0.3%;集体企业增加值27.08亿元,比上年增长8.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83.40亿元,增长2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9.67亿元,增长5.4%。主要机电、原材料能源类及支农产品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但部分轻纺产品生产受竞争能力弱及市场需求制约等因素影响,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省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149.12,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8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73.03亿元,增长10.6%。资产负债率为53.66%,下降0.8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5.40%;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16%,提高0.28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91个百分点。但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0.60亿元,比上年上升0.1%;亏损面47.1%,比上年上升2.9个百分点。

坚持“三改一加强”,巩固和扩大了国有企业3年改革脱困的成果。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债转股、借改投、兼并破产、集团组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有32户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2户列入国家计划的企业签订了债转股协议,53户企业基本实现了破产终结。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8.4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省四级及四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总产值313.86亿元,比上年增长9.5%;施工房屋面积3044.0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4%;竣工面积1767.6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0%;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67万个;实现利润总额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人均实现利税3819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更新改造投资97亿元,增长19.6%;房地产开发投资88亿元,增长5.7%。

全省34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3.7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为年度计划的96.4%;资金到位率89.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及资金到位情况均好于上年同期水平。宣威电厂两台机组(60万千瓦)已并网发电,一年可增加82.5万千瓦(包括续建项目大朝山水电站投产一台22.5万千瓦)装机能力;滇池污染治理项目北郊、东郊污水处理厂正进行单机联动调试,年内建成可增加日污水处理能力12.5万吨;省图书馆改扩建项目土建及外装饰工程全部完成,书库已投入使用;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改工程主体工程铜冶炼装置建成,21个子项目完成19项;盘西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已于2001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文山、玉溪中央储备粮库工程完工,建成后可增加仓储能力5万吨;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继续疏浚工程已完成计划110.4%,目前正进行竣工验收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