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8 黔东南州统计局

黔东南州统计局

2005年3月18日

2004年,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奋发努力,克服了电、煤以及运力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坚持稳中求进,在调控中求发展,全州经济发展呈现速度、效益、质量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逐步改善,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二十年来最好水平。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1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32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3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8%、44.9%和33.3%。全州经济发展呈现速度、效益、质量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经济发展速度是198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比上年上涨。凯里市城市物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与上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上涨了3.9%。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3.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粮食、肉禽及其制品上涨过快,分别上涨了24.1%和24.8%。涨幅较大的还有居住和食品价格分别上涨了6.2%和11.7%,农产品成交价格上涨15.6%。在物价总体水平小幅上涨的同时,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价格有所下降(见下表)。

全社会从业人员有所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但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年末全州从业人员264.20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3.3%,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4.50万人,增长9.6%,农村从业人员219.70万人,增长2.1%。年末,全州实现新增就业1435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613人,“4050”下岗人员再就业77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以上年基本持平。

2004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绩显著,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财政收支矛盾仍旧突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业综合生产效益提高难,保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工业化程度低,规模小,产业、产品结构单一,煤、电和运输供求关系紧张的矛盾仍然较突出;物价上涨,部份居民生活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就业压力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总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全州认真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关于支持农业发展的文件精神,全州农业生产在政策好、气候好的条件下,克服了局部地区遭受旱灾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呈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势头。全州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78449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7.3%。其中:农业产值357654万元,增长5.8%,林业产值66372万元,增长5.9%;牧业产值222426万元,增长9.5%;渔业产值21494万元,增长1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503万元,增长25.5%。

主要农产品中,粮食、棉花、油菜籽、水果、茶叶、和糖类等产品产量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烤烟、麻类产量比上年有所下降(见下表)。

林业生产在注重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发展。2004年,全州造林面积19692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7160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增加,花椒、核桃、小杂竹、油茶籽、板粟、油桐籽、棕片、五倍籽分别比上年增长104.6%、82.4%、21.8%、18.6%、18.6%、9.0%、3.6%、2.3%,乌桕籽、松脂、银杏、生漆、竹笋片、分别下降52.5%、12.7%、12.3%、8.4%、6.2%。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9.55万吨,比上年增长8.4%;禽蛋产量0.67万吨,比上年增长10.7%;牛奶产量0.13万吨,增长16.9%;各类畜禽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见下表)。

水产品产量增加,全年水产品产量1.96万吨,增长10.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89.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大中型拖拉机2782台,增长15.7%;小型拖拉机4188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4019台;农用运输汽车4206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27万吨,农村用电量15824万千瓦小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19万公顷,其中: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9万公顷,本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12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19平方公里,解决人畜饮水17.49万人。

扶贫攻坚取得新的进展。2004年,全州扶贫攻坚力度的加大,实施扶贫项目1238个,投入资金58262万元,其中:新增财政扶贫项目1150个,新增财政扶贫资金8981万元,贫困人口比上年有所减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近几年来,由于我州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吸引了州内外投资者到我州投资兴业,仅2004全州就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再加上通过现有企业的改革改制,盘活原有资产,改善经营手段,使全州23家企业重新恢复生产,在严重缺电的情况下保持了全州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全年辖区内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实现工业总产值70.49亿元,增长9.4%。其中:州及州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43.47亿元,增长12.7%。在州及州以下规模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17.89亿元,实现增加值7.82亿元,增长17.7%;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州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2.45亿元,增长18.2%,占州及州以下规模工业产值的74.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水泥、铁合金、供电量、饮料酒、机制纸、纱、工业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他工业产品产量呈现下降趋势。(见下表)。

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但亏损总额有所上升。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完成销售收入6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0%;实现利税5.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1%。总资产贡献率为17.27%,比上年同期上升2.68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2.96次,比上年提高0.4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26%,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8.15%,比上年下降0.5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118户,亏损面为46.5%,下降4.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9695万元,比上年增加2520万元,增长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