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中央经济工作会、十五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六次党代会、省人大九届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从云南实际出发,积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启动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难得机遇,着力调整结构,稳定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全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如期实现了年初各项预定各项任务,“九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初步测算,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1955.2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6.2亿元,增长5.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40.21亿元,增长5.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78.87亿元,增长9.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22.2:44.5:33.3调整为22.3:43.0:34.7。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股份制经济及个体、私营经济等发展迅速。2000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37元,比上年增长5.8%。 市场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4%,居民消费价格下降2.1%。从价格下降情况看,食品类价格持续下降是价格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8645元,按可比除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年末全省从业人员2279.3万人,比上年增长1.6%。2000年,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59万人,比上年下降5%;再就率28.4%。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91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4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9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125万人。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末减少0.2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较薄弱,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投资需求不足,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缓慢,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 二、农林牧渔业 我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全省农业增加值达436.2亿元,比上年增长5.7%,主要农作物产量全面增产,对稳定经济、保障市场供应起到了积极作用。 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全省造林面积430.56千公顷,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达44.3%;主要林产品产量增加,其中橡胶产量17.17万吨,比上年增长2.4%。护林防火取得好成绩。 畜牧、水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省肉类总产量达205.17万吨,比上年增长6.8%。水产品产量16.62万吨,比上年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01.3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7%。农田水利建设也得到继续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03.4千公顷,水利化程度达48%。 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营业总收入1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697.0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完成516.79亿元,增长6.3%。从规模以上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346.96亿元,比上年增长3.6%;重工业增加值169.84亿元,增长9.6%。从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59.74亿元,增长5.4%;集体企业增加值27.52亿元,增长6.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3.58亿元,下降2.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9.31亿元,增长17.9%。主要能源、原材料、有色金属、机床、汽车、化工、建材及支农产品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但部分日用轻纺产品生产受竞争能力弱及市场需求制约等因素影响,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省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143.59,比上年提高7.0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6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2.39亿元,增长16.2%;亏损企业亏损额22.15亿元,比上年下降3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37.1%,大中型企业下降46.6%。亏损面46.6%,比上年下降2.88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加快。到2000年底,全省236户地方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有145户完成改制任务,首批培育的40户大企业、大集团已改制31户,85户脱困企业也有38户进行了改制。改制和组建了云天化、云大科技、云南锡业、云南铜业、南天信息等一批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多种形式,全省国有中小企业的放开面达70%以上。以烟草加工业为龙头,以有色、化工、电力、制糖、医药、食品、机械、建材等行业为配套的一大批后续支柱产业群正在梯次推进,规模化发展,为“十五”期间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列入全国考核105户企业脱困率达到73.3%;全省64户重点脱困企业脱困率达70%以上。 建筑业发展有所减缓。由于上年投资基数较大,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减少。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3.15亿元,比上年下降2.3%。施工房屋面积3324.3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5%;竣工面积1894.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全省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85万个,比上年增长2%。全省四级及四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税金10亿元,增长3.1%。 此外,地质勘查也取得新成绩。 四、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全年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1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9.1%;批发零售餐饮业190.57亿元,比上年增长8.3%;金融保险业增加值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房地产业增加值59.8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3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00.1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39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3841.0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83.2亿元。全省旅游总收入21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再一次超过第二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