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扎实工作,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实现了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结构在调整中继续优化,生态建设取得新的成绩,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全州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4.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经济增长率为1985年以来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5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3.43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32.4亿元,增长13.0%。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一、二、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38.8:30.3:30.9调整为37.0:32.0:31.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上升。凯里市城市物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与上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上涨了0.7%。其中涨幅较大的有医疗保健类和服务项目类价格,分别上涨了6.7%和6.3%;其次是居住和食品价格分别上涨了2.4%和1.7%,农产品成交价格上涨3.3%。在物价总体水平小幅上涨的同时,衣着、家庭用品、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价格有所下降(见下表) 全社会从业人员有所增加,但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年末全州从业人员266.65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0.4%。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0.6l万人,增长16.6%.农村从业人员226.04万人,下降2.O%。年末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人数为1115人,比上年末减少298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与上年持平。 2003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绩显著,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农民增收困难;工业化程度低,规模小,产业、产品结构单一,电力等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03年.尽管水稻等主要农作物遭受旱灾的严重影响,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好收成,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全州2003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06073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312672万元,增长6•7%,林业产值60292万元,增长8.4%;牧业产值180427万元.增长7.3%;渔业产值18259万元.增长4.6%。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烤烟、水果、茶叶、药材和麻类、糖类等产品产量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棉花、油菜籽产量比上年有所下降(见下表)。 林业生产在注重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发展。2003年,全州造林面积3073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7361公顷。在人工造林中:退耕还林面积26694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3386公顷。退耕地造林面积13308公倾;当年封山育林11842公顷。 主要林产品产量增加,山核桃、生漆、五倍籽、松脂、乌桕板粟、竹笋片、花椒、油茶籽分别比上年增长32.2%、29.7%26.8%、22.3%、20.5%、9.7%、7.6%、2.3%和0.8%,油桐籽、棕片、银杳、小杂竹分别下降10.4%、10.3%、35.0%、51.8%。 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8.03万吨,比上年增长7.8%;禽蛋产量0.60万吨,比上年增长13%牛奶产量0.1l万吨,增长35.1%;各类畜禽数量均有不同程增长(见下表)。 水产品产量增加,全年水产品产量1.77万吨,增长3.7%。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84.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8%;大中型拖拉机2404台,增长42.2%;小型拖拉机4890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3579台;农用运输汽车4272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60万吨.农村用电量16440万千瓦小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01万公顷,其中: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3万公顷,有效实灌面积9.08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85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7.79平方公里,解决人畜饮水17.13万人。 新阶段扶贫攻坚取得新的成效。2003年,全州实施扶贫项目799个,投入资金25423万元,其中:新增财政扶贫资金8020万元。由于扶贫攻坚力度的加大,贫困入口降至41.04万人,比上年减少3.09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州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业生产挟速增长。全年辖区内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实现工业总产值59.13亿元。增长18.4%。其中:州及州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49.15亿元,增长23.5%。在州及州以下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9.20亿元,下降2.0%;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其中私营企业实现总产值17.16亿元,增长40.6%,增速比全部工业平均增速高22.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布、纱、饮料酒、食用植物油、工业硅、水泥、原煤、供电量、化肥等,大幅度增长,增幅均在20%以上.其它工业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减(见下表)。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州州及州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09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实现利税总额19369万元,增长158.9%,产品产销率为100.4%,比上年上升3.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98户,亏损面为48.3%。下降2.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5807万元,减亏4834万元。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州全年实现增加值116205万元,增长1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5.6万平方米,增长14.9%;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5.04万平方米,增长1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扩大内需方针的指导下,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以及西部大开发力度的加大,全州以交通、水利、电力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推动了全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继续扩大,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44亿元(含玉三、三凯重点工程黔东南段的投入),比上年增长16.6%。分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投资38.33亿元,增长32.3%;更新改造投资4.62亿元,下降31.5%;房地产开发投资4.39亿元,增长22.2%;其他投资(含城乡集体及私人建房投资)10.10亿元,增长3.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投资31.71亿元,增长20.4%;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O.07亿元,下降66.1%;其他经济类型投资25.66亿元,增长13.1%。其中:城乡私人建房及乡村私人其它投资5.41亿元,下降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