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8 凉山州统计局

二〇〇七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凉山新局面”的工作主题,深入实施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和资源本地化发展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突出“五大重点”,全面推进“四个跨越”,国民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了“一年有新进展”的发展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比全省增幅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0.3亿元,增长7.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4%,上升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86.4亿元,增长2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0.0%,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3.8亿元,增长1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6%,上升0.2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0393元,比上年增加2062元,突破一万元大关。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8.4:39.9:31.7调整为28.9:41.4:29.7。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1.15亿元,增长20.7%。其中,一产业增加值43.48亿元,增长10.3%;二产业增加值103.21亿元,增长29.4%;三产业增加值64.46亿元,增长15.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9%,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6%。

市场物价结构性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5.7%,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3%,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7.1%。在八大分类指数中:食品类、烟酒类、居住类分别上涨14.5%、1.6%、4.2%,其余类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较大成效。深入落实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机制,重点抓好“五大扶贫”工程。全年各级各类扶贫资金投入4.10亿元,增长70.12%,省下达我州扶贫资金0.82亿元。到年末,全州又有5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仍较突出,发展不平衡,结构不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环境保护与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二、农业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成了一大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农村经济呈现出增产增收、全面发展的局面。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30.3亿元,增长7.0%。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经济作物增产增效。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25万公顷,增加2.9万公顷,增长6.4%,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70.8%;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达12.52万公顷,增长11.1%,其中:优质水稻播面4.51万公顷,优质小麦播面3.57万公顷,优质玉米播面4.15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02.5万吨,比上年增产13.1万吨,增长6.9%,平均亩产281公斤。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增多减少,其中:油料播种面积1.17万公顷,下降6.0%,产量1.87万吨,增长6.9%;烤烟播种面积3.20万公顷,下降20.8%,产量7.41万吨,下降29.1%;蔬菜播种面积4.81万公顷,增长17.5%,产量150.48万吨,增长10.61%;水果产量45.79万吨,增长18.9%;甘蔗产量51.87万吨,增长2.3%。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为重点,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1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包括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0.24万公顷,年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达42.38%。森林保护工作继续巩固,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06‰以下,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

畜牧业发展加快,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大力推广科技运用,发展畜牧加工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全州畜牧生产发展加快。全年出栏肉猪587.34万头,增长8.9%;羊出栏405.02万只,增长12.1%;牛出栏36.66万头,增长12.1%;家禽出栏2823万只,增长14.7%。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4.13万吨,增长9.9%;其中猪肉产量47.06万吨,增长8.3%,羊肉产量7.94万吨,增长13.2%,牛肉产量4.35万吨,增长14.6%,禽肉产量4.49万吨,增长15.1%。奶类产量3.21万吨,增长24.2%,蚕茧产量1.60万吨,增长14.7%,水产品产量2.63万吨,增长11.9%。实现畜牧业产值108.14亿元,增长10.4%,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51.0%。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25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05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0万吨,增长7.7%;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3.16万千瓦小时,增长11.8%;农村用电量为44435万千瓦小时,增长16.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推进“工业强州”战略。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48.0亿元,增长2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9%。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末达到289个,比上年增加40个,完成工业总产值236.02亿元,增长38.0%,实现增加值109.2亿元,增长33.9%。支柱产业增长强劲,其中黑色、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50.16亿元,增长47.5%,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31.42亿元,增长19.0%,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0.21亿元,增长32.06%,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29.55亿元,增长38.5%,产销率97.3%,上升0.36个百分点。完成新产品产值14.58亿元,增长49.7%。

规模以上工业5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7种产品产量增加,其中:铁矿石原矿产量1626万吨,增长79.4%,生铁产量106万吨,增长26.3%,成品钢材产量107万吨,增长19.2%,农用化肥3.98万吨,增长347.5%,啤酒产量7.43万吨,增长150.9%,发电量482258万千瓦小时,增长42.3%。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企业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方面效果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6.52亿元,增长39.5%;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33.0亿元,增长39.6%;利税总额为52.2亿元,增长39.8%;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1.6%,比上年提升46.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32.8%,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78次,比上年提高0.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7.09%,下降0.1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65424元/人,增长16.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1.4%,比上年上升9.3个百分点;亏损额1.31亿元,增长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