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贵州省统计局 2003年2月28日 2002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的实施,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11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8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7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25.03亿元,比上年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发生新变化。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5.3%下降为23.8%;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38.7%上升到40.2%;第三产业继续保持36%的比重。 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以3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的规范改制取得新进展,其中5户企业已完成上市辅导;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人均政策内负担减少44%;行政审批制度、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粮食流通等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2002年是近年来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较好的一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内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影响“三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不快、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在某些领域仍较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较严峻,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全省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以稳定脱贫奔小康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等目标,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狠抓科技兴农,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种植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粮食种植面积为307.6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4%;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为50.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蔬菜、瓜类、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三项合计为40.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烤烟生产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优质稻、脱毒马铃薯、“双低”油菜等优质农产品有较快发展;水稻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继续降低,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畜牧业保持稳定增长,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猪、牛、羊、禽等肉类产量达147.03万吨,比上年增长11.6%。 渔业继续发展。在网箱养鱼、池塘养鱼的基础上,各地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稻田养鱼有很大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特种鱼养殖开始起步。全年水产品产量为7.3万吨,比上年增长6%。 林业生产基本平稳,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8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及宜林荒山造林30.67万公顷。完成封山育林13.33万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增有减,油桐籽产量为9.68万吨,比上年降低6.7%;油茶籽产量为0.97万吨,比上年降低2.7%;生漆产量为0.12万吨,比上年增长15.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5%。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7.46万公顷,增长2.2%。农膜的使用日益广泛,农村沼气工程和改水改厕取得新成效。 三、工业和建筑业 在国家持续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的政策拉动下,通过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总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高。全省工业增加值完成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2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4.5亿元,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6%和9.5%。大中型企业仍是全省工业的重要骨干力量,完成增加值15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8%。 在列入统计范围的1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65%的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受“西电东送”工程拉动,原煤、发电量、水泥、钢材等重工业产品增长势头强劲。 企业整体效益继续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6亿元,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巩固。 建筑业继续较快发展。全省原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共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6.0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比上年下降24.9%;实现税金总额5.7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省施工工程个数达9260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12.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97.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再上新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建设投资快速稳定增长。全年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投资为17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建成最后9个乡的通乡公路,实现了全省乡乡通公路。“西电东送”电源点和输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用于电力建设的投资为10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其他投资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144万吨,水泥193.2万吨,新建公路215.3公里,发电机组容量43.54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126万千伏安,城市自来水日供水量35.4万吨。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有活。全省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244.23亿元,增长1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171.93亿元,增长8.8%。分行业看,餐饮业增势较快,比上年增长24.3%;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1.2%;其它行业下降4.2%。 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0%,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双双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分别下降1.1%和2.4%。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预计全省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91亿美元,其中进口完成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1%;出口完成4.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8%。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2.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全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06.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