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2002年农民人均减负22.75元,减负率达49.03%,切实做到了“三个确保”。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州工业继续坚持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铸强、放小促活的原则,狠抓企业“三改一加强”,进一步提速增效,工业生产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2002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114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增加值41.97亿元,增长13.64%。独立核算国有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80亿元,同比增长20.37%,其中:重工业增长25.62%,轻工业增长10.52%;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2.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下降24.62%,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增长24.89%。西昌卷烟厂、广丰公司、西昌新钢业公司、北大方正稀土新材料公司、西昌锌业公司等重点工业企业支柱作用进一步凸现。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多降少。在全社会主要工业产品中:稀土精矿增长56.94%,电锌增长45.77%,味精增长43.92%,水泥增长20.34%,机制糖增长12.58%,发电量增长8.19%,铁矿石(成品矿)增长1.23%,原煤增长0.96%;化学肥料(折纯)下降32.60%,丝下降22.51%,铅精矿下降15.79%。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57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16.48%;实现利税9.09亿元,增长17.83%,其中:实现税金6.68亿元,增长16.69%;赢利企业赢利额3.07亿元,增长35.82%;赢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2.41亿元,增长21.09%。全年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22.37%,比上年提高7.17个百分点;资产贡献率10.35%,比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9.17%,比上年降低3.19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1.27次,与上年基本持平;成本费用利润率5.46%,比上年上升0.1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也由上年的33364元/人提高到42399元/人。 建筑业发展情况良好。全社会建筑业生产完成增加值14.3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5.85%。全州78户资质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0.31亿元;施工面积17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9万平方米,亏损企业个数也由上年的20个减至今年的12个;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8186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年初以来,州委、州政府加强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力度,在强化对上年接转工程的督促、检查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步伐,成绩斐然,有效地拉动了生产和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53.34亿元,比上年增长30.09%。 从构成情况看,更新改造投资6.68亿元,增长1.42倍;基本建设投资31.05亿元,增长59.65%;房地产投资2.49亿元,下降9.63%;其他投资13.12亿元,下降18.19%。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8.85亿元,增长52.97%,非国有经济投资24.49亿元,增长10.60%。从筹资渠道看:国债资金达11亿元。从行业看:主要有公路、水利、通讯网络、教育等。 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增固定资产24.5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9.27%。2002年投资的重头戏主要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完成投资1.02亿元;108道国道及通县油路的改造和建设、州庆献礼工程、农网改造、安宁河流域治理工程、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工程以及移动、电信、联通、凉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西昌新钢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四川省盐源县平川铁矿的技术改造项目几方面投资完成额就达24.95亿元;随着小集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普格、宁南和越西等县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进一步改善了我州的软、硬件环境,为凉山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国内贸易 生产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的繁荣。2002年全州消费品市场保持旺销势头。全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5.36亿元,增长12.90%。全州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50亿元,增长14.29%。 分城乡看,农村市场好于城镇市场,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41亿元,增长18.59%,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09亿元,增长11.5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为6.49亿元,增长5.96%,在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仅为12.36%;而非国有经济以其灵活、便捷的经营管理方式占领了市场,其零售额达46.01亿元,增长15.57%,所占比重为87.64%,尤其是个体经济增势比较明显,增长了16.84%。分行业看,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独占鳌头,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全年各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31亿元、30.34亿元,分别增长42.77%、12.49%。 城乡集市贸易呈现品种繁多,交易活跃的特点。全年成交额达17.69亿元,增长20.50%。 六、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17个县市都实现了对外全境开放,瑞士雀巢公司、日本丰田公司、泰国正大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一些大企业已在凉山投资开发。全年新批三资企业3户。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6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5个。全州协议引进资金18.3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0%,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的28.0%。分行业看,房地产开发项目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能,到位资金占31.23%。对外贸易也略有回升。全年出口创汇841万美元,比上年增加98万美元,增长13.19%。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发展平稳。2002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9.90亿元,增长12.50%。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交通部门抓住机遇,全面提高公路等级质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把公路建成舒适、快捷、安全的文明路而做了大量工作。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46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公里。公路运输部门继续开展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年活动,运输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年完成营运性货物周转量70791万吨公里,完成营运性旅客周转量81765万人公里。 横跨凉山南北,穿越境内6个县市的成昆铁路实现了电气化。西昌青山机场夜航设施建成营运,已开通了西昌至成都、至昆明、至广州、至北京航线,每周有往返成都的7个固定航班。 邮电通讯业上涨势头强劲,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2002年全州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4.73亿元,增长23.37%。17个县市及大部分农村乡镇全部实现光纤通信。全年新增光缆1550皮长公里,光缆总长度达7744皮长公里;新增长途业务电路858路,累计长途业务电路11136路;新增本地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48.30万门,达到111.84万门;国际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数为1.96万户,比上年增加0.40万户。年末公网电话用户25.28万户,增4.54万户,其中:市话用户16.11万户,增1.54万户;农话用户9.17万户,增3.00万户,增速高达48.52%。移动电话用户达29.15万户,增6.53万户。全州固定电话普及率达6.16%,提高了1.0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普及率为32.45%,提高了2.62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