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州委八次党代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进三个转变、做好五篇文章、培育六大支柱、加强三项建设”的要求,坚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州生产总值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是近20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5.46亿元,增长23.0%;第三产业增加值16.19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62%、57.48%和33.91%。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6.6:33.4:40.0调整为24.8:36.7:38.5,第二产业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8和1.5个百分点。 经营城市稳步推进。全年启动城市建设项目219个,实现经营城市收益2.1亿元,城镇化率达到16.21%。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3.13亿元,增长19.9%,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7.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76亿元,增长66.7%;第三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增长19.6%。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2.6%,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同比上涨5.4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75%,主要是由于粮食、蔬菜价格涨幅较大等因素的带动。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体制性障碍没有从根本上破除,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城乡居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 二、农业 依靠科技,面向市场,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8.54万亩,比上年增加1.58万亩,增长1.63%;油料作物1.1万亩,减少750亩,减6.36%;药材0.2万亩,增长50.0%;蔬菜、瓜果类3.22万亩,增4.93%;饲料作物6.7万亩,减4.31%。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品质不断提高。全州优质水稻面积0.68万亩;优质小麦播种面积14.49万亩;优质青稞39.83万亩;优质豆薯13.45万亩。 多数农产品产量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17.5万吨,比上年增4.68%;油料作物产量1207吨,增4.5%;麻类作物产量13吨,增8.33%;水果产量8999吨,增1.97%;蔬菜产量5.1万吨,增4.14%。 畜牧业发展平稳。全年各类牲畜出栏121.74万头(只),增长1.11%。其中,出栏肉猪20.26万头,增长7.58%,出栏率达到23.94%,比上年提升0.18个百分点。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结构有所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8.02万吨,增加0.31万吨,增长4.08%。其中,牛肉产量5.77万吨,增加0.2万吨,增长3.65%。牛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72.28%下降到71.99%,降低0.29个百分点。禽蛋产量429吨;牛奶产量11.21万吨;蚕茧产量133吨,增长22.02%。年末各类牲畜存栏508.37万头(只),增长0.35%,其中大牲畜存栏330.71万头,增长1.4%。 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进展顺利。全年植树造林52.88万亩,封山育林13.28万亩;年内完成了0.6万亩退耕还林和813万亩退牧还草及570万亩退牧还草前期工作任务。2004年末,我州有各类自然保护区48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6个,州级5个,保护区面积416.68万公顷,占全州土地面积的27%。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全年新建水利工程72处,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7.08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96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7.44万千瓦,增长5.53%;农村用电量8071万千瓦小时,增长9.5%。 乡镇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完成增加值2.65亿元,增长13.6%,实现利润0.4亿元,增长69.83%,上交税金0.25亿元,增长18.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州工业抓做宏观经济持续走高的有利时机,外抓营销,内强管理,工业经济实现了产销同步、量质并举的可喜变化。全部工业增加值5.72亿元,增长2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17.05%提高到26.34%。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0.21亿元,增长42.4%;重工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32.75%。按经济成份划分,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22.4%;股份制工业企业增加值3.66亿元,增长31.2%。矿产、电力两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4.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3.74%,增长33.29%。其中,矿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1亿元,增长39.98%;电力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25.72%;全年主要工业产品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建材等产品生产增势良好。其中,发电量增长14.49%,粗铜增长30.1%、铜精矿含铜量增长1.8%、水泥增长59.56%。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盈利额1.65亿元,增长75.01%;亏损企业亏损额0.09亿元,下降22.33%;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1.56亿元,增长88.78%。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99亿元,增长44.99%;实现利税2.55亿元,增长60.55%。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全州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7个,比上年增加2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5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1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按照“有保有压”的方针,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总量再攀新高。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非国有单位投资19.88亿元,增长84.79%。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38.66亿元,增长42.75%;更新改造投资0.85亿元,增长167.77%。 在国有和其他经济投资中,制造业、电力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制造业投资1.64亿元,增长219.59%,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0.23亿元,增长182.25%;医药制造业投资0.40亿元,增长648.69%。电力业投资16.73亿元,增长100.54%;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6亿元,增长125.3%。 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603个,比上年增加64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65.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96个,增加25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4.42亿元。全年建成投产项目34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2.22%,新增固定资产26.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61.68%。其中,二康路建成通车,沙嘴电站、金珠制药公司技改工程竣工投产,玛依河水利枢纽、洪坝、小天都、金康、仁宗海电站、海竹路、呷村银多金属矿等在建大中型项目进展顺利。大渡河、雅砻江流域骨干电站、康定机场、泸石路、雀儿山隧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