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2月17日 2003年,州委、州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州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坚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运行质量提高是2003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初步统计,全年全州实现本地生产总值3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4.5%,比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增长18.0%,比上年降低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28亿元,增长10.5%,比上年加快3.8个百分点。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7%上升到10.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5.7%下降到50.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7.6%上升到38.6%。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4:31.3:41.3调整为26.1:33.4:40.5,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1.3个和0.8个百分点。 经营城市初见成效。各地以规划为龙头,以土地经营为核心,构建新型国有土地管理体系,有效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全年启动城市建设项目226个,实现经营城市收益3亿元。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971户,达到11838户,注册资金1.15亿元;私营企业212户,注册资金5.39亿元。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42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29.59%。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自主增长能力弱,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拉动;国企改革难度加大;就业矛盾突出;农牧民增收缓慢,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二、农业 2003年,各地继续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落实税改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围绕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全年农业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5.06亿元,比上年增长6.83%。 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加强,特色、优质农产品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初步统计,全年粮食产量16.72万吨,比上年减少3.54%,经济作物及蔬菜产量保持增长。其中,油料产量1155吨,增长12.14%,蔬菜产量48957吨,增长14.76%。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及退牧还草工程,自然生态得到较好保护。全州548万公顷原始森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火灾及病虫害发生率大为降低。全年植树造林66.75万亩,封山育林17.5万亩,年内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2.91万亩和退牧还草面积810万亩。2003年末,全州有各类自然保护区4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6个,州级4个;保护区面积398.12万公顷,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26.02%。 适应市场需要,调整畜群结构,立足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品,畜牧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初步统计,全年各类牲畜出栏120.41万头(只),出栏率达到23.76%,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7.7万吨,增长12.03%,牛奶产量11.26万吨,增长2.0%,绵羊毛产量660吨,增长2.01%。年末各类牲畜存栏506.6万头(只),比上年减少0.03%,其中,大牲畜存栏326.01万头,比上年增长0.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州积极推进水土治理工作和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乡城玛依河水利综合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5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5.75万亩;围栏改良草地780.9万亩,人工种植优良牧草25.99万亩,草原灭鼠治虫480万亩次;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5.48万千瓦;农村用电量7371万千瓦小时。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州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34亿元,增长14.23%;出口产品交货值2900万元,增长1.46倍;税金总额2136万元,增长15.27%。 三、工业和建筑业 抢抓发展机遇,夯实发展基础,推进国企改革,立足水电、矿产等优势资源,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在平稳运行中保持了较快增长。 初步统计,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轻工业总产值0.38亿元,增长1.61倍,重工业总产值6.25亿元,增长12.5%。按经济成份划分,国有工业总产值1.3亿元,下降0.2%;集体工业总产值0.32亿元,增长17.9%;股份制工业总产值4.57亿元,增长15.2%。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量135118万千瓦小时,增长8.54%,水泥8.68万吨,下降11.43%,铜精矿含铜量10628吨,增长22.8%,粗铜7725吨,下降3.29%。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继续向好。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6%,实现利税1.42亿元,增长24.63%,其中,实现税金0.72亿元,增长11.71%;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0.7亿元,增长41.32%。亏损企业亏损额0.12亿元,下降1.73%,企业亏损面由上年的43.94%降至40.68%。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本地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年内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1万平方米,增加1.8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峻工面积10.38万平方米,增加0.0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及技改项目的强力推动下,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投资领域亮点频现成为2003年投资领域的一大亮点。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7.08亿元,增长5.33%;更新改造投资0.32亿元,增长2.22倍。在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投资21.44亿元,下降17.59%;非国有经济投资10.75亿元,增长6.26倍。 交通通讯、电力和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国有及其它经济投资中(不含城乡私人和农村非农户投资)电力业投资8.34亿元,增长34.88%;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社会服务业投资2.66亿元,增长1.05倍;交通运输业投资7.31亿元,下降41.38%。 重点建设成绩显著。2003年,总长2534公里的通县油路工程全面完工、二康路改扩建路面工程基本结束、海竹路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康定机场、雀儿山隧道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鄂曲电站竣工投产,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全面结束、玛依河水利工程、金康一级、小天都水电站、城网改造及送电到乡工程等抓紧施工、仁宗海水电站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呷村银多金属矿动工兴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