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州委、州政府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转变观念,开拓进取,结合实际,围绕“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绿色立州、科教兴州、旅游富州、水电强州、依法治州、稳定安州”的工作思路,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全年国民经济运行良好,社会政治保持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增速明显加快。初步统计,2000年全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26亿元,比上年增长5.0%,增幅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4亿元,增长1.8%。增幅较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35亿元,增长3.2%,增幅较上年上升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47亿元,增长10.8%,增幅较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从产业结构分析.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30.8:36.7:32.5调整为29.6:35.0:35.4。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分别下降了1.2和1.7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较上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0%、24.3%和63.7%,第三产业分别高于第一、二产业51.7和39.4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有所回升。2000年,据茂县城调队调查,该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6.3。 纵观全年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上已在恢复性基础上呈现稳定增长,但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仍偏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农牧民收入减少。 二、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继续把农牧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和农村合作基金清产核资工作,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层层落实责任制,根据农业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州委、州政府关于把我州建成绿色食品基地的规划,以绿色食品和特色产品生产为主线,加速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步伐。当年粮食作物由于受播种面积调减1.1万公顷,总产量为21.3万吨,较上年下降12.3%,蔬菜种植面积则达到5691公顷,比上年增加323公顷,产量达到18.15万吨,油菜籽产量855吨,苹果产量27162吨,梨产量9785吨,已有8个水果和蔬菜品种申报了绿色食品品牌标志并进行了商标注册。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712万元,仅比上年下降3.0%。实现林业产值1600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91元。 三大工程稳步推进。“天保”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全州人工造林合格面积1.22万公顷,完成飞播造林幼林抚育2.74万公顷,封山育林2.90万公顷,绿色通道846公里,义务植树190万株。退耕还林工程认真贯彻“停、造、转、保”方针和朱容基总理视察阿坝州时提出的十六字综合措施。全年共退耕23万亩,还林(草)14.4万亩。重点生态治理工程继在1999年汶川县、茂县、黑水、九寨沟四县启动的基础上,红原县又于2000年启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畜牧业稳定发展。2000年,全州有效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牧科技知识普及、适用技术培训、良种推广、畜种改良及良种引进与繁育等工作力度加大,畜牧业稳定发展。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47.6万头(只),出栏78.9万头(只),出栏率达22.6%,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总增率为20.0%,肉类总产量达5.3万吨,比上年增长5.7%,奶类产量6.98万吨、下降2.7%。 农牧业基础设施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截止2000年底,全州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投资2095万元,完成投工46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60万立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0万亩;新建微型水利工程1006处;新增计划生育帮扶户26户;解决了4.65万人和58.77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人、草、畜”三配套建设9701户。 抚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2个国定贫困县和5个州定贫困乡通过了越温验收,2000年解决温饱3.6万人,累计达到30万人。乡镇企业产值有所增长。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457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完成营业收入45275万元,实现利税6463万元。 三、工业 工业生产回升动力加强。工业生产呈现回升趋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68898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4740万元,增长44.7%;重工业完成产值144158万元,下降2.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水泥产量达34万吨,比上年增长3.0%;铁合金24904吨,增长2.6%;发电量446222万度,增长1.5%;电子元件950万件、增长0.8%;铝13613吨,增长5.5%;中成药1625吨,下降6.1%;磷肥3186吨,下降34.7%。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112个,比上年减少5个;其中亏损企业37个,比上年减少14个;实现利税254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6%;盈利企业盈利额18401万元比上年增长20.4%,亏损企业亏损额6081万元比上年下降32.6%,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12320万元,比上年增长96.5%。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8.9,比上年提高33.4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提高。0.4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6.81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54.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0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6.6%。从管理渠道分析,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1616万元,增长15.5%;更新改造投资7491万元,增长2.3倍;其他投资5572万元,增长79.0%;农村集体投资7458万元,增长48.8%:城镇私人投资4734万元,下降10.2%;农村私人投资19900万元,下降9.5%。从经济类型分析,其中国有经济投资71399万元,增长6.3%;集体经济投资8129万元,增长35.8%;个体经济投资27902万元,增长2.3%;其他经济69341万元,增长35.6%。在各行业投资完成额中,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23433万元占投资完成额的16.2%;电力行业完成投资48603万元,占投资完成额的33.6%;交通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19502万元.占投资完成额的13.5%;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36351万元,占投资完成额的25.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0年,福堂电站路桥工程全面完成,明首工程动工、沙牌电站二期水库大坝正在新建,铜钟电站引水隧道、压力管道己全线贯通,姜射坝电站三通一平己基本完成,六个支洞基本贯通,红叶二级电站施工支洞工程大部完成,首部枢纽及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天龙湖电站项目技术可研,初设报告省已批复。映秀至小金四姑娘山110KV送变电工程输电线路已全部架设建成,其中铜钟——茂县——川主寺110KV送变电初设省已批复,川主寺——九寨沟省己批复可研报告,各县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进展情况良好。全年列入省重点的福堂电站(筹建)、九寨黄龙机场(筹建)、沙牌电站共完成投资10521万元;州大中型项目铜钟电站、姜射坝电站、红叶二级电站共完成投资15574万元,农网改造及建设完成投资1362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