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保险业务稳步增长,赔款支出大幅上升。全年保险业务完成保费总收入2750万元,比上年增长49.8%。其中机动车辆保费收入2131万元,增长37.5%;企业财产险保费收入506万元,增长82.0%。处理赔付案件1566件,同比上升41.2%,赔付金额1287万元,上升98.3%,综合赔付率为46.8%,比上年增加了11.4个百分点。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科技服务的重点放在农村科技和生态治理,中药材基地建设上,并积极抓好实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坚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提高科技在农牧业、工业增产中的贡献率。以实施良种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促进科技与农牧业生产相结合,青稞、玉米、小麦新品种、良种播面均超过80%,牧区家庭牧场优化模式试验示范进展顺利。实施科技项目22项,投入资金119万元,启动了“阿坝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加大了优质树种和名、稀经济苗木引进、试验、示范的力度,积极推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科技兴州“一亿工程”项目任务。2000年度,全州共实施“一亿工程”重点项目7项,实现产值17283万元。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印发适用技术资料13.6万份(册),赠送科普宣传图书3780册,开展技术咨询25万人次,培训农牧民8.46万人次。 民族教育又有新发展。进一步加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力度,巩固普及初等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3.77%,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普九”人口覆盖率达37.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得到加强。积极开拓职业技术教育路子,职业技术教育有了新起色。2000年末,全州有大专学校1所,各类中专学校6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3161人,招生669人,当年毕业生1292人,有专任教师280人。有普通中小学校1465所,在校生121470人,专任教师8203人,幼儿园40所,在园幼儿6848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路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有了州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九寨沟格萨尔王营盘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纪念品和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成功举办了红原牦牛文化节、茂县古羌首届转山会、金川雪梨节等活动。繁荣文艺创作,创作出《卓嫫》、《走进旅游圣地——阿坝》等一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拟定了《关于加强我州营业性演出市场管理的方案》,加强了文化市场的治理,汶川姜维城“彩陶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卓克基土司官寨维修工程进展顺利。新闻出版取得良好成绩,《阿坝州年鉴》1999年卷、2000年卷出版发行。 抓住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机遇,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完成584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13个乡电力相间载波广播传输覆盖网建设。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050户,完成4座中波台基础设施和主机设备的改造、更新、扩容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和省的验收。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分别达到55.2%和90.1%,分别比上年提高12和1.5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坚持预防为主,农牧区为重点的方针,积极开展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完成了5个县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终末评估和3个县实施的“四川省民族卫生扶贫工程”,率先在全省民族地区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巩固了村级医疗站点,改善了卫生医疗基础设施,提高了卫生工作质量。目前全州已有卫生机构525个,床位2916张,卫生技术人员3589人。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在省业余体校年度比赛和省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1个团体冠军、15枚单项金牌.全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全州的施行面达到85%。 十二、人口与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末,全州人口总数828987人,比上年增加12522人。其中,农业人口达到673825人,增加10407人,非农业人口达到155162人,增加211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5‰,比上年下降0.32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98.61%,比上年上升0.64个百分点。在总人口中,藏族435088人,占52.5%,羌族143831人,占17.4%,回族26307人占3.2%,汉族222553人,占26.8%,其他少数民族1208人,占0.1%。 劳动就业进一步加强。2000年全州有职业介绍机构14个,就业训练中心1个。全年在劳动部门求职登记总数4666人,登记招聘用人2620人,职业指导2699人,介绍成功人数2625人。41户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社区就业实体和生产自救基地期末实有从业人员1674人,资产达880.5万元,实现产值2619.3万元,上缴税金50.7万元。全年失业人员总人数6576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2625人,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38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顺利进行。围绕“两个确保”,深化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清理追缴企业拖欠的社会保险费,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由社保机构直发或委托银行、邮政代发养老金人数达12852人,社会化发放率达97.7%。工伤保险州级统筹进一步巩固,生育保险覆盖面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启动。2000年,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33040人,参加统筹的离退休人员1018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7894人。全年企业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329.3万元,其中州属企业243万元,县以下属企业86.2万元;代缴养老保险费79.3万元,医疗保险2.4万元,失业保险11.8万元,促进再就业费0.2万元。 十三、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城镇职工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年职工工资总额71137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国有单位工资总额62303万元,增长16.3%。职工年人均工资8310元,增长18.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8亿元,增长11.51%。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8亿元,增长12.5%;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亿元,增长8.0%。居民人均储蓄增加156元. 加强环境保护,认真贯彻三大基本国策。2000年,我州依法实施国土保护、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三大基本国策。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市场配置国土资源的机制基本建立,强化用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土地管理秩序好转。“卧龙——四姑娘山熊猫生态走廊世界自然遗产地”和“理县桃坪羌寨古堡世界文化遗产地”申报工作正抓紧展开。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工业污染“一控双达标”目标任务,黄龙风景区被联合国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