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8 甘孜州统计局

卫生工作以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狠抓“非典”、地方病及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为保护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403个,床位2467张,卫生技术人员3565人,其中,职业医师1155人、职业助理医师774人,注册护士694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299人;妇幼保健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227人;农村卫生院320个,卫生技术人员1367人,村卫生室521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77人。

努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开展群众体育和民族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竟技体育水平。2003年,在宁夏银川举行的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我州参赛选手取得押加项目5个级别5面金牌的好成绩;全年开展县级以上群众性体育竟赛活动142次,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州总人数的31%;继续在全州大、中、小学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面达100%,全州达标率提高到97%。继续在康定、泸定两地发行电脑型体育彩票,扩大即开型体育彩票发行范围,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改善基层运动条件,全州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十、环境保护

全州环保工作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州,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开展专项治理,巩固、扩大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促进环保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的成效;切实推进自然保护区申报及管理工作,年内完成巴塘措普沟升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上报工作和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一、二期工程。

十一、人口

2003年末,全州总人口904855人,比上年增加4849人。总人口中,男性459092人,女性445763人;农业人口761530人,非农业人口143325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00,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1‰。

总人口中,藏族710008人,占78.47%;汉族165299人,占18.27%;彝族23637人,占2.61%;其它民族5911人,占0.65%。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23亿元,增长3.4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5.0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445元,增长3.02%,人均消费性支出5583元,增长2.29%。

调整扶贫思路,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实施新村扶贫的村为70个,通过实施教育和卫生扶贫建成学校29所、卫生院(站)19所,全年移民2000人,越温人口2.4万人,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1元,增长13.55%。

200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76%。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1.16亿元,增长23.08%;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1.5亿元,增长13.01%。

全州年末城乡从业人员51.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6万人,增长2.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61153人,比上年末减少1493人,下降2.38%。其中,国有单位58185人,集体单位1891人。城镇民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16208人,比上年末增加6390人,乡村从业人员435499人,比上年末增加5372人。2003年,全州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人员3244人,其中,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132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757人,登记失业率5.7%。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各类福利院床位数150张,福利院收养人数37人;全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16982人,年支出保障金1292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征徼率不断提高。全州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314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7万人。全年征徼养老保险金7345万元,征徼率94.47%,征徼失业保险金680万元,征徼率90.0%。全年为39名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全州18个县均已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100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5251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5547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甘孜统计年鉴-2004》为准。

2、公报中本地生产总值(GDP)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州计生委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