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8 甘孜州统计局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基期年。一年来,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州委八次党代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全力做好五篇文章,着力培育六大支柱,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统筹发展,促进了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26.2%;第三产业增加值22.28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55.9%和36.5%。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4.2:29.4:46.4调整为22.1:33.4:44.5,第二产业比重上升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1和1.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活力彰显。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6.6亿元,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41.7%;第三产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19.1%。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0.9%。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农牧民增收难度依然较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二、农业

全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各项惠农政策,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农村经济呈现出增产增收、全面发展的喜人局面。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9.5亿元,增长5.1%。

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主要产品获得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582公顷,比上年增加1886公顷,增长2.9%;油料作物847公顷,增加111公顷,增15.1%;蔬菜2288公顷,增加141公顷,增6.6%。全州建成“增粮增收示范工程”11.6万亩,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2.7万亩;优质豆薯基地11.7万亩,优质水果基地2.6万亩,优质蚕桑基地2.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8.2万吨,比上年增3.7%;油菜籽产量0.1万吨,增9.0%;水果产量9825吨,增9.2%;蔬菜产量5.3万吨,增4.8%。

畜牧业发展较快。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得到推广,畜牧业生产规模进一步壮大,主要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年各类牲畜出栏124.85万头,增长2.6%,其中,生猪出栏21.78万头,增长7.5%。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年肉类总产量83987吨,增加3819吨,增长4.8%。其中,牛肉产量61256吨,增加3545吨,增长6.1%;猪肉产量14130吨,增加404吨,增长2.9%。羊毛产量957吨,增长8.9%;牛奶产量113517吨,增长1.3%;蚕茧产量152吨,增长14.3%:水产品产量66吨,增长8.5%。

天然林保护和退牧还草工程进展顺利。全年植树造林8.13万亩,封山育林30.57万亩,飞播造林31.17万亩,退牧还草570万亩。2005年末,全州有各类自然保护区5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6个,州级7个,保护区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26.1%。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成效,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50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5.2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2.5万千瓦,增长13.6%;农村用电量8535万千瓦小时,增长5.7%。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州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2.6%;实现利税总额7648万元,增长2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全州以水电业、矿产业为支撑,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为途径,在量与质的同步提升中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4%提高到18.6%,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6%。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95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为近年最高水平。

工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一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工业销售收入上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23户,较上年增加4户,其中工业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到4户。二是重点工业县及直综企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全州4个重点工业县及直综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0亿元,增长35.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8.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9.9%。三是水电业、矿产业成为工业的主导产业,聚集效应日趋显现。2005年二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3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2.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9.7%。其中,水电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64.4%;矿产业增加值3.4亿元,增长16.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水泥增长54.1%,发电量增长37.5%,中成药增长56.7%,铁矿石原矿量增长4.0%,粗铜增长9.6%。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3亿元,同比增长82.5%。其中利润总额2.9亿元,增长120.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70.4%,比上年提高69.6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0.3%,比上年提高个1.9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4%,比上年增加3.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6次,比上年减慢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6.7%,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州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7个。其中,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15个。实现利税总额3962万元,增长3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7万平方米,减少3.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8万平方米,减少2.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州以资源开发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争取上力、借助外力、激活内力为手段,千方百计做好各类项目的筛选、包装和推荐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65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非国有单位投资29.1亿元,增长46.3%。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53.18亿元,增长37.6%;更新改造投资0.4亿元,下降52.4%。

在全社会投资中,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和水电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林牧渔业投资3.48亿元,增长31.0%。采掘业投资3.09亿元,增长110.6%;电力业投资25.49亿元,增长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