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继续加强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疾控中心19个,建成传染病医院(病区)和急救中心20个,新建和改造乡镇卫生院315个,村级卫生站(室)283个,村级卫生机构覆盖率达44.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稳步提高,受益农牧民达3.05万人;急性传染病、包虫病等重大疾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得到加强,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卓有成效。全年新增州级卫生县城2个。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进步,体育产业获得新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方兴未艾,参与人数不断增多,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全年获省级比赛金牌22枚、银牌20枚、铜牌20枚;接待国内外登山团队17支;销售体育彩票300万元,累计筹集公益金达18万元。 十、环境保护 环保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改善。继续强化污染防控工作,年内对30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了污染源综合整治,限期治理了省挂控企业7户,在州、县挂控企业中,19户企业通过验收,11户企业依法关闭;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经监测,全州主要流域出境断水面水质达到Ⅲ级,大气质量总体保持国家1级标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不断加强;环保宣传深入人心,公民环保意识增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一、人口 2005年末,全州总人口91.55万人,比上年增加1138人。总人口中,男性46.53万人,女性45.02万人;农业人口76.74万人,非农业人口14.8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00,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5‰。 总人口中,藏族72.23万人,占78.9%;汉族16.14万人,占17.6%;彝族2.56万人,占2.8%;其它民族0.62万人,占0.7%。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216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增长3.8%;人均消费性支出6045元,增长3.5%。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10元,比上年增收149元,增长12.8%。其中,工资性收入221.9元,增长13.9%;家庭经营收入987.7元,增长14.6%。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4元,增长16.7%。 200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6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7.3%;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3.8亿元,同比增长8.6%。 全州年末城乡从业人员5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增长0.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6.1万人,增长0.7%。其中,国有单位减少0.2%,集体单位减少10%。乡村从业人员4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万人,增长1.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098人,登记失业率5%。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农村扶贫工作成效显著。2.1万名城镇低收入人口纳入城市“低保”范围,6.6万名贫困农牧民纳入农村“低保”范围,3793名失地农民得到妥善安置。全年实施新村扶贫工程99个,移民扶贫工程283户,全州有2.79万名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有1.89万名相对贫困人口实现了越温脱贫。全年为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574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征缴率不断提高。全州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25610人,征缴养老保险费9287万元,征缴率96%。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40051人,征缴失业保险费665万元,征缴率99%。全年为4221名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县18个,占100%,参保人数77583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15702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12403人。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甘孜统计年鉴—2006》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抽样调查推算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