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8 甘孜州统计局

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亿元,增长13.7%。其中,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2.96亿元,增长10.5%;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7.06亿元,增长15.1%。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和集体经济实现零售总额3.12亿元,增长28.9%,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7.5%升至31.2%;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总额6.9亿元,增长7.9%,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72.5%降至68.8%。从零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26亿元,增长18.0%;餐饮业零售额1.23亿元,增长21.6%,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活跃,成交额2.80亿元,增长12.87%。

经济合作与对外贸易成效显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大开放促大开发意识,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参会招商,开展区域合作,加大引资力度,注重引资实效,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2项,协议引资9.3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78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0.96亿元,增长3.1%

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达951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048公里。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8519万吨公里,增长94.2%;旅客周转量36719万人公里,增长12.3%。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光缆覆盖面继续扩大,数据通信发展迅猛,多媒体宽带接入业务逐步推开,全州综合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州邮电业务收入1.28亿元,增长92.9%。年末,邮电公网电话用户达到44730户。其中,市话用户37969户。移动电话用户51081户。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5.0%。其中,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0%。

旅游业稳步发展,旅游兴州意识深入人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年内成功举办了首届“相约格萨尔故里”学术论坛和“格萨尔故里行”、“茶马古道”综合科考等重大活动,组团参加了全国、全省举办的各类旅游促销活动,全力推出和打造了海螺沟、亚丁、美人谷等旅游品牌并开辟了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我州的旅游品牌形象及对外影响力逐渐显现。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3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1亿元。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7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比年初增长12.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5.48亿元,比年初增长6.1%。各项贷款余额16.3亿元,比年初增长4.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74亿元,比年初增长10.1%,中长期贷款余额9.26亿元,比年初增长1.4%。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7.49亿元,现金支出86.27亿元,收支相抵净支出现金8.78亿元。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财产险承保总额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实现保费收入1850万元,增长8.9%,其中财产险收入1662万元,增长17.5%;寿险收入188万元,下降34.0%。全年处理各种赔案支付款1047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853万元,寿险给付金额194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2年,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继续深化后勤体制改革,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民族高等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2002年,各级各类学校1153所,在校学生115693人,教职工8515人,专任教师7391人,其中,普通高校1所,招生数2333人,在校生(含成人)5454人,毕业生683人。

普通中学36所,招生6909人,在校学生17235人;小学1108所,招生17935人,在校小学生8882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1.3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职高、普通中专)7所,招生1087人,在校学生3150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3150人。

成人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参加成人高考5476人,录取4051人;参加自学考试5991人次,毕业345人,创历史最高纪录。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取得新成绩。2个县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36.0%;全年参加各类成人扫盲学习1.5万人次,10个县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制定发布《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意见》、《甘孜州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科技兴州”战略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安排实施重点科技项目17项,其中,科技攻关子项目33项,星火计划1项。

积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加速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扩大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使用范围,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大力推进中藏药和特色生物资源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中藏药研究开发项目7项,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规范化中试培植冬虫夏草基地”和“中华沙棘基地”落户我州,为发展全州生态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抓繁荣,抓管理,出精品,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年创作歌舞节目7台,美术作品35件,书法作品30件,摄影作品40件;组团参加四川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并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成功举办首届“帐蓬节”、“香巴拉民族文化艺术节”、“八一赛马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注重基层文化馆(所)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抢险加固维修工程圆满完成。

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甘孜电视台成功实现藏、汉双语播出,节目采编、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多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继续巩固发展“村村通”工作。积极推进有线电视入户。2002年末,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节目1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79.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有电视台1座;节目2套,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60座,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0.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卫生工作以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狠抓地方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为保护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州卫生机构422个,床位2693张,卫生技术人员3501人,其中,职业医师1261人、职业助理医师722人,注册护士686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314人;妇幼保健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223人;农村卫生院320个,卫生技术人员1324人,村级卫生组织机构521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92人。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卓有成效。全年新增州级卫生县城1个,新增省级卫生单位11个,新增州级卫生单位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