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有普通小学284所、村校及教学点2074个,招收新生7.06万人,在校学生42.71万人,毕业学生6.57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5%,小学辍学率下降到1.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91.6%。有成人小学60所、教学班(点)121个,注册学生1610人,结业学生1560人。 年末有普通初中学校156所,招收新生6.87万人,在校学生18.74万人,毕业学生5.00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1%,初中辍学率下降到5.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3.5%,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89.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提高到81.8%。 年末有普通高中学校34所,招收新生2.23万人,在校学生6.01万人,毕业学生1.60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8.0%,高中辍学率下降到4.4%,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49.9%。 职业教育全面推进。年末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1所,招收新生1.50万人,在校学生3.33万人,毕业学生1.02万人。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501个、教学班(点)736个,注册学生6.88万人,结业学生6.90万人。 办学形式多样化,民营教育成份不断增加。年末有各类民办学校219所,其中:幼儿园111所,入园幼儿1.25万人,在园幼儿1.86万人,离园幼儿9245人;普通小学66所、教学点16个,招收新生2625人,在校学生1.58万人,毕业学生2251人;普通初中19所,招收新生3321人,在校学生8196人,毕业学生2343人;普通高中3所,招收新生2914人,在校学生6617人,毕业学生149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9所,招收新生6867人,在校学生1.40万人,毕业学生4877人。年末有民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个、教学班(点)14个,注册学生468人,结业学生468人。年末有民办成人小学60所、教学班(点)121个,注册学生1610人,结业学生1560人。 科技事业有效推进。全年发展科技民营企业29户、乡村科技信息服务站29个,选派科技特派员125人,建科技专家大院5个。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13项,取得省、市、县科技成果44项,申请专利65项,实施专利76项,科技成果转化26项。 九、环境管理与资源保护 全年18户重点监测单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3.0%、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2.0%、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4.0%、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2.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9.0%。全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5.0%,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10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5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5.5分贝,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类别为Ⅲ类。 资源节约与保护得到加强,万元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6.3%。年末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3.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十、卫生、文化与体育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安全应急能力提高。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316个、床位5181张、卫生技术人员5781人,其中:执业医师2221人、执业助理医师1210人、注册护士1032人、药剂人员377人、检验人员230人。全年门诊诊疗518.44万人次,住院诊疗入院9.71万人、出院9.50万人,治愈率达到66.0%、好转率达到30.3%。 年末有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17个、总人员数700人,其中:执业医师265人、执业助理医师167人、注册护士68人、药剂人员158人、检验人员9人,全年诊疗197.87万人次。 年末有村卫生室2356个、执业(助理)医师1123人、乡村医生3773人、卫生员134人,全年诊疗549.94万人次,孕产妇检查2.70万人次、接生4332人,儿童疫苗接种38.96万人次。 民办卫生事业有序发展。年末各类民办卫生医疗机构达到481个,床位160张,从业人员792人,其中:专科医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诊所467个、卫生所和医务室12个,床位160张,执业(助理)医师467人、注册护士89人、药剂人员162人、检验人员12人。年末有民办村卫生室100个,执业(助理)医师103人、医生165人、卫生员6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实现了对农村的全覆盖,农民参合率达到79.9%。 文化事业繁荣有序。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8.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6%,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40.70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2.8%,光纤电视通村率提高到78.0%。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20台、彩色电视机132台、影碟机94台、录像机16台、组合音响38套、照相机40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73台、影碟机28台、组合音响13套、照相机10部。 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运动会35次,参赛运动员4.0万人次,获各类奖牌4枚。 十一、人口与劳动就业 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380.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83万人、城镇人口88.7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3.3%。人口出生率为7.7‰、死亡率为3.8‰、自然增长率为3.9‰。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从业渠道呈多元化格局。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2.98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在岗职工12.85万人增长2.6%;城镇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71万人,增长2.2%。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0万人。年末实有下岗职工3344人,比年初减少57.6%;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02万人,登记失业率与上年的4.2%持平。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225.1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0%,三次产业从业结构比例演变为51.2:11.9:36.9,与上年的53.0:11.3:35.7相比,第一产业从业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上升0.6个、1.2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个人财富迅速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0元,比上年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9元,增长10.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百亿元大关,年末余额达到106.04亿元,比年初净增18.30亿元,增长20.9%;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824元,增加424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406元,比上年增长9.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961元,增长7.7%;全社会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8%,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下降到42.8%和53.9%。 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年末实有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0.18万人,发放养老金4.27亿元;医疗保险参保10.74万人,发放基本医疗保险金9781.0万元;生育保险参保2.79万人,发放生育保险费79.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3.48万人,发放工伤保险费411.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16万人,失业金发放6715人、378.99万元。全年抚恤、补助优抚对象3.59万人,抚恤金额8977.7万元、补助金额6277.4万元。全年优待优抚对象1.11万户,优待总金额382.2万元。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68万人,保障支出5400.8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9万人,保障线救济费524.5万元;农村特困户救济人数4.73万人、五保户供养人数1.25万人,农村定期定量救济费880.4万元、五保户救济费1506.1万元。全年城乡医疗救助8.98万人,医疗救助支出969.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