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20字”工作思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在发展中调控,在调控中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16.82亿元,增长14.6%,创我市历史新高,增幅居全省第1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94元,增长26.2%。第一产业增加值59.18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96.36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61.25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21%、63%、24.7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8个、9.2个、3.6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7:42:31调整为27:45:28。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01.97亿元,增长20.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68%,拉动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物价持续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3.8%,猪肉价格上涨13.3%,鲜蛋价格上涨10.4%。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8%。原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8.9%。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总量偏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发展的核心竟争力不强;城镇化水平偏低;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物价上涨压力增加;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消费水平偏低;外贸总量偏少。 二、农业 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进程顺利推进。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2亿元,增长8.2%;实现农业增加值59.18亿元,增长6.6%。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从2003年的41.2:2.3:52.7:3.9调整为2004年的41.4:2.0:52.7:3.9。 种植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及服务业产值38.5亿元,增长25.5%。粮食播种面积29.2万公顷,增长4.6%;各类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2.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30.6%下降到29.4%。优质农作物发展良好。全市优质水稻播种面积达6.7万公顷,增长5.1%;优质小麦播种面积为2.0万公顷,增长30.5%;优质油菜籽播种面积2.6万公顷,增长20.3%;优质玉米播种面积1.0万公顷,下降2.5%。 农业生产获得较大丰收。粮食生产扭转连续4年下滑局面,全年总产量达160.55万吨,增长5%;油料8.6万吨,增长7.3%,其中油菜籽7.1万吨,增长6.9%,花生1.4万吨,增长7.6%;蔬菜71.5万吨,下降0.5%;茶叶0.6万吨,增长28.1%;水果42.1万吨,增长24.5%;药材0.47万吨,增长101.2%。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已发展销售收入百万以上的龙头企业232个,带动农户23.8万户,带动面达23%。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93.6万亩,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达122个,注册农副产品商标290多件。建立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1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推广了20个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总面积达157万亩。 畜牧业快速发展,水产品产量增多。全年完成畜牧及服务业产值49.1亿元,增长24.9%。全年生猪出栏数314.64万头,增长3.1%;羊出栏98.47万只,增长23.2%;年末奶牛存栏4.7万头,增加1.1万头,增长31.1%。全市肉类总产量39.44万吨,增长7.1%;禽蛋总产量5.5万吨,增长8.0%;牛奶总产量9.1万吨,增长78.7%。全市各类养殖专业户发展到2.4万户,已建成畜牧养殖小区168个,其中规范化养殖小区132个。全年渔业及服务业产值达到3.7亿元,增长27.3%。水产品养殖面积1.16万公顷,增长1.9%;水产品总产量5.8万吨,增长13.7%。 林业发展持续推进。全年共完成造林1.09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0.19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0.55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4.56%,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年林业及服务业实现产值1.9亿元,增长6.9%,林产品产量为6203吨,增长0.3%。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完成节水灌面61.5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7万公顷,整治病险水库38座,整治渠道防渗220.7公里,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困难,修复江河堤防水毁工程6.01公里,水利工程年末蓄水5.1亿立方米。全年新修乡村道路558公里,乡村道路总里程达到18376公里,其中乡村水泥路3595公里。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5万千瓦,增长13.3%。实现机耕作业面积16万公顷,完成提灌机械维修改造3086台32977千瓦。 三、工业 工业经济高速增长。2004年,全市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51.73%,拉动GDP增长7.55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5.31亿元,增长50.0%,较上年同期提高14.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3.55亿元,增长49.7%;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1.75亿元,增长51.2%。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3.15亿元,下降13.4%;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0.65亿元,下降12.5%;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5.67亿元,增长66.3%;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增加值1.96亿元,增长96.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72亿元,增长29.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4.34亿元,增长51.4%;实现新产品产值26.62亿元,增长103.7%。 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良好。在统计的20种重点产品中,有15种产品生产增长,增长面达75%。尤其是能源、原材料、支农产品、食品、建材化工、机电及其他产品生产增势良好。其中,原煤105.3万吨,增长3.5%、配混合饲料57.41万吨,增长34.6%,食用植物油7.2万吨,增长13.8%、饮料酒3032千升,增长50.4%、精制茶0.16万吨,增长257.6%,农用化肥(折纯)12.14万吨,增长11.3%、釉面砖4148.9万平方米,增长63.8%、成品钢材17.52万吨,增长2.7%,铝11.66万吨,增长7.7倍,发电量19.09亿度,增长40.0%。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71.5亿元,增长57.5%。工业产销率100.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173.72亿元,增长59.8%。盈利企业实现利润5.4亿元,增长50.8%。实现利税11.39亿元,增长58.4%。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1.58%,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45亿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95亿元,增长54.5%。资产负债率为55.71%,下降0.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9.99%,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全年达到149.31点,创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