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8 眉山市统计局

九、文化、体育、卫生和广播电视业

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6个。

2002年,全市新成立了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和体育舞蹈协会。全市贯彻实施学较体育锻炼标准,共有574所各类学较参与,参加人数到304757人,达标率达98.3%,其中优秀率达17.9%,共有12所学校被评选为全省“锻炼”先进集体。苏祠中学获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称号(田径),彭山业余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举重高水平人才基地。全市300多名运动员在省九运会上获得3金5银14铜共22枚奖牌,总分423.5分的较好成绩。2002年,全市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全市医院卫生院数280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324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6127人,医生人数(职业医生)3024人,医院门诊人次169万人次,医院病床实际占用总床日数49.63万日。医院病床使用率54%,孕产妇死亡率0.37‰,婴儿死亡率6‰。农村饮水累计受益率99%,农村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狠抓广播电视“村通工程”,广播电视事业再上新高。年末有线电视总用户10.51万户,年内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44万户,新开通35个乡镇、10个村的有线电视信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3%。全市有广播电视台6个,乡广播电视站217个。全市217个乡镇均通了广播和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电视发射台6座,卫星地面站95座。

十、人口和计划生育

全市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呈回落状态。全市人口计划生育率93.5%。全年出生人口2.30万人,出生率为6.6‰,死亡人口1.90万人,死亡率为5.5‰。全年迁入人口为26594人,迁入率为7.82‰;迁出人口为32393人,迁出率为9.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5‰。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2002年全市年末总人口346.39万人。

十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2002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4万人,新增参保3469人;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5万人,新增参保3469人;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63万人,新增参保17956人。全市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人数达到2.20万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1208.6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7.4%。社会保险费征缴成绩显著。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7871万元,征缴率达到98.8%。征缴失业保险费754万元,征缴率达到98.2%,征缴医疗保险费3752.6万元,征缴率达到94.5%。

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开办了各类培训班91期,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032人。全年全市有8432人办理了求职登记手续,输出劳务6834人,其中境外63人。

十二、环境保护、物价和人民生活

环保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5789.4万吨,工业废水处理排放标量5139.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8.77%。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10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87%;工业烟尘排放量1.77万吨,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29.26%;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8.2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6.5%。

全年物价略有下降,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100.90,其中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0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0.38。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9865元,增长15.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9元,增加135元,增长6.2%,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662元,比上年增长9.0%。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5.76亿元,比年初增长17.1%,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403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2.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48平方米,全市消费结构继续改善,住房、汽车、旅游等新兴消费领域逐步升温,“吃穿用”的消费增长正在逐渐放慢,恩格尔系数在年内降低。而交通和通信、居住、家庭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娱乐、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等消费增长加快,所占比重逐渐提高。

注:1、公报中有的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03年《眉山统计年鉴》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