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8 眉山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深入贯彻“20字”工作方针,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工业生产增速加快,效益提高;投资呈现高速增长,消费需求稳中有升;金融运行平稳,物价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一、综合

2002年,全市上下贯彻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一、二、三次产业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实现了建区以来国民经济的首次两位数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49.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8%,比上年增幅高出2.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0.2个和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4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8.86亿元,增长17.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6.07亿元,增长16.5%,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80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24亿元,增长10.4%。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1%、59.5%和30.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个、6.4个和3.3个百分点。其中二产业中工业和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3%和14.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9个和1.5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9:39:32,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二、农业

2002年全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得到恢复性增长,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据初步统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08亿元,增长6.9%,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41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业结构从2001年的44:3:50:3调整到43:2:52:3。因退耕还林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市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减少9471公顷,单产实现357.9公斤,增加22公斤,粮食总产量仍达到了156.5万吨,比上年增加5万吨,增长3.3%,油菜籽产量6.51万吨,增长11.3%,花生产量1.25吨,增长2.7%,水果产量22.75万吨,增长14.9%,茶叶产量3736吨,增长3.3%。

优质农产品迈出新步伐。全市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生产取得了新成绩。全年优质水稻面积为4.5万公顷,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38.1%;优质小麦面积7702公顷,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9.7%;优质油菜籽面积1.7万公顷,占油菜籽总播种面积的39.7%;优质玉米面积6266公顷,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16.2%。

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特色农业。全年生猪出栏300万头,增长5.0%,肉类总产量达到35.11万吨,增长7.8%;蚕茧产量2.3万吨,增长27.5%;禽蛋产量4.8万吨,增长3.8%。全年牧业总产值达到35.6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6%。全面实施畜牧大样板工程,推进西部生态奶业基地建设,全市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增长41%,全年牛奶产量2.84万吨,增长59.6%。

全年渔业产值达到2.20亿元,增长8.2%,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水产品养殖面积1.1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34公顷,水产品总产量3.8万吨,增长11.8%。

2002年全市造林面积达到2万公顷,增长42%;其中经济林3013公顷、防护林13517公顷。森林管护面积19.5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6%,比全省高约8个百分点。经济林木迅速发展,主要林产品产量增加。2002年生漆产量100吨,油桐籽127吨,乌桕籽59吨,核桃129吨,油茶籽67吨,棕片259吨,竹笋干2004吨。

全市累计新增有效灌面1.86万亩,发展节水灌面12.2万亩,完成水稻栽插185.5万亩,解决了3.81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建加固江河堤防22.9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8平方公里,水利工程年末蓄水5.768亿立方米,渠道防渗35.74公里。全市301座水库确保在设计洪水标准内安全渡汛。地方电力年发电量约7.4亿千瓦时。

2002年全市认真抓好乡村道路建设、农机提灌建设、农机新机具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全市农机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市乡村道路总里程达到17638公里,90%的村实现了晴雨通车,村社水泥路总长2474公里,水泥路通村率达34%。全年新修乡村道路523.5公里,硬化道路367公里。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万千瓦,增长1.4%。实现机耕作业面积243.8万亩。实施节水灌溉面积3075亩。完成提灌机械维修改造2979台37625千瓦,新增提灌机械815台7199千瓦,新增有效灌面1.35万亩,提水261000万立方米,实施节水灌溉3075亩。

三、工业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3%,拉动增长4.9个百分点,在全年gdp增长的10.8%中,工业就贡献了4.9个百分点,工业成为推动眉山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2002年,全市上下加大工业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步伐,强化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大力改善全市工业发展环境,使全市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75.02亿元,同口径增长26.2%,实现增加值23.38亿元,增长22.8%。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33.44亿元,增长22.7%,重工业实现产值41.57亿元,增长28.9%;国有企业增长26.0%,集体企业下降0.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49.2%,股份制企业增长26.2%。在主要产品产量中,原煤增长13.5%,芒硝增长25.0%,农用化肥(折纯)增长9.0%,水泥增长78.5%,机制纸增长69.8%,配混合饲料增长8.6%,塑料制品增长24.5%,发电量增长20.5%,中成药和光通信设备分别下降0.7%和2.6%,货车增长31.6%。

2002年,全市工业经济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效益持续好转,表现在产品销售收入增加,产成品存货下降,工业利润成倍增长,综合效益指数创历史新高。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3亿元,增长84.6%,工业企业亏损面16.8%,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29亿元,实现利税53636万元,同比增长36.2%。资产负债率58.95%,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7.39%,同比提高0.7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