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烧碱(吨) 347251 0.95 聚氯乙烯树脂(吨) 405429 6.22 水泥(万吨) 521.22 31.81 原煤(万吨) 2408.30 22.88 发电量(万千瓦小时) 475073 -12.1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6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9%;实现利税112.09亿元,增长24.7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8.1点,提高14.01点。七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7.06%,提高0.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4.4%,下降3.6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0.52%,提高3.11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2次/年,增加0.3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07%,降低0.6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58290.63元/人,提高22931.12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8.31%,降低0.06个百分点。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 206 个,其中: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99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现价总产值63.56亿元,比上年现价产值增长34.8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7.13万平方米,增长13.59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404.97万平方米,增长33.16%,竣工率53.49 %。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是宜宾历史上开工项目最多、投资量最大的一年,投资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88.2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4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4.6亿元,增长40.4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3.91亿元,增长39.7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5.08亿元,增长1.55%。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控股单位完成投资 179.45亿元,增长40.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2.24%。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0.97亿元,增长60.38%;第二产业投资142.99亿元,增长36.09%,其中:工业投资142.53亿元,增长35.8%;第三产业投资134.32亿元,增长26.02 %。从投资的行业来看,增长较快的行业有:采矿业增长64.54%,纺织业增长59.3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7.46%,电力生产供应业增长41.78%,交通运输业增长35.61%,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增长44.71%。
全年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1482个,建成投产项目102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9.43%,新增固定资产133.3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6.44%。 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向家坝水电站、珙县电厂、普什醋酸纤维素、正负800KV特高压换流站、江安天原氯碱化工及配套建材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宜乐高速等重大项目相继进入投资高峰期; 宜泸渝高速公路、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8年,全市大力推进内外快速通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923.68公里,其中:村道7172.07公里;四级及以上公路5995.26公里。建成通乡油路(水泥路)394公里,通村公路2269公里,乡镇客运站(点)19个,农村出行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4341万吨,比上年增长2.77%,货运周转量283555万吨公里,与上年下降1.31%;完成客运量857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13%,客运周转量330969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4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4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3%。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达260.5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0.9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77.84万户,减少1.9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2.67万户,增加42.95万户。互联网用户数15.32万户,增加3.26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49.08部/百人,增加7.42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34.41部/百人,增加7.90部/百人。 2008年,我市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称号,竹海世外桃源度假酒店摘”中国最佳生态园林度假酒店“大奖,李庄古镇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我市”一城串四珠“旅游新格局基本形成。全年共接待市内外游客86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2%,实现旅游总收入55.63亿元,增长19.8%。成功构筑宜宾旅游基本客源市场”金三角“(成、渝、昆),”十一“黄金周云南游客占蜀南竹海游客总量的25%。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8家,旅行社30家。 六、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商贸发展加快。全市积极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突出培育壮大商贸物流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3.17亿元,下降7.3%;集体经济2.52亿元,下降1.1%;私营个体经济162.54亿元,增长23.5%;股份制及其他经济44.27亿元,增长18.3%。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3.77亿元,增长16.9%;零售业零售额149.31亿元,增长21.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1.00亿元,增长25.6%。县级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全面启动。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沃尔玛、苏宁、肯德基等商场和连锁店开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合格连锁农家店、农资店850家,”家电下乡“试点建立网点908个。安吉、天畅等物流企业进一步壮大。
2008年,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52亿美元,同比下降14.08%,其中出口3.76亿美元,同比下降9.77%;实际利用外资1769万美元,同比增长30%;外派劳务人员1129人次,同比增长24.3%,实现对外劳务合作收入70.3万美元。 2008年,全市招商引资共履约项目461个(本年新签约并履约项目261个),市外履约项目378个。引进到位市外资金181.48亿元,增长32.67%;其中:引进到位省外资金132.62亿元,增长35.83%。引进资金从行业看,主要分布在制造业、电力、燃气、煤、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引进省外资金主要来源于北京、湖北、山东、重庆、云南和浙江等省(市),占省外引资总额的81.66%;省内市外资金来源集中在成都、攀枝花、泸州三市,占省内市外到位资金的81.07%。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9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8%。地方财政收入45.45亿元,增长35.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3.82亿元,增长35.72%。地方财政支出108.23亿元,增长33.3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4.49亿元,增长31.31%。
国地税完成各项收入总计7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5%,其中:国税各项收入40.89亿元,增长3.58%;地税各项收入34.41亿元,增长24.6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4.25亿元,比年初增长23.99%,其中,企业存款168.71亿元,增长12.85%。各项贷款余额240.95亿元,比年初增长15.04%,其中,短期贷款137.35亿元,增长21.07%,中长期贷款100.88亿元,增长10.69%。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1049.38亿元,比上年增长8.89%;现金支出合计1053.12亿元,增长8.46%;货币净投放3.74亿元,下降4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