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宜宾市统计局 2007年3月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宏观调控的关键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一五”开局良好。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的资源性约束加剧,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节能降耗难度较大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注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560元,比上年增加1670元。经济总量在全省各市州中继续保持第4位,增长速度居第1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3.7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9.06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5.27亿元,增长11.8%。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11.31%下降到5.42%,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5.69%上升到68.72%,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3.00% 上升到25.86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56%、51.17%和29.2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37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9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2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95.56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64.23亿元,增长18%。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81%,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33%,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43 %,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1.5%。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9.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139.2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47%。 农业。全年实现农业产值5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占总产值的比重为40.28%,比上年下降0.26个百分点。其中:谷物及其他作物产值比上年下降0.73%,蔬菜及园艺作物产值增长3.47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产值增长8.02%,中药材产值增长32.9%。 林业。全年实现林业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7.47%,占总产值的比重为3.02%,比上年上升0.18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全国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工程继续在我市实施。全年共造林771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800公顷,荒山造林面积3000公顷,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1166公顷。年末,全市有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3500公顷,自然保护区内各种乔、灌、草植物和动物得到进一步保护,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川山鹧鸪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内繁衍栖息种群较大,数量较多,保护区人员通过野外追踪调查,设立采集四川山鹧鸪活动样点280个,初步掌握了该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和生活习性。保护区还与四川大学联合开展了对鹑鸡类的监测调查,自2004年至2006年三年时间的野外追踪调查,获得了雉类品种、数量、鸣叫时间、样方植被等第一手监测数据,充实完善了世界雉类数据库。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4%,山更青,水更秀,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 畜牧业。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72.03亿元,比上年增长5.48%,占总产值的比重为51.71%,比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 渔业。全年实现渔业产值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8%,占总产值的比重为3.20%,比上年上升0.12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6.57万吨,比上年增长13.48%。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720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7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1.1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9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24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全年农村用电量6.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注2(不含省电力系统分摊数,下同)实现增加值170.5亿元,增长21.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6%;实现利税73.69亿元,增长13.8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5.68点,提高9.78点。七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6.91%,增加0.4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3.35%,降低1.6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3.48%,降低0.3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06次/年,增加0.14次/年; 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1.14%,下降0.9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7510元/人,提高19048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8.55%,下降0.52个百分点。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211个,其中: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207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现价总产值38.51亿元,比上年现价产值增长32.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11.71万平方米,增长28.4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6.65万平方米,增长30.69%,竣工率50.13%,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8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8%,其中:国有经济控股单位(项目)完成投资117.69亿元,增长35.5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2.96%。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92.12亿元,增长36.9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42.78亿元,增长18.9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5.58亿元,增长33.94%。按三次产业分(不含农户投资):第一产业2.65亿元,下降34.94%;第二产业74.58亿元,增长27.53%;第三产业96.35亿元,增长34.82%,二、三产业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投资的行业来看,增长较快的行业有:工业投资完成74.43亿元,增长27%;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9.22亿元,增长90.3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完成投资3.25亿元,增长28.51%;批发零售业完成投资1.6亿元,增长179.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24.75亿元,增长20.9%;教育完成投资3.7亿元,增长39.74%。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施工项目682个,建成投产项目47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9.21%;新增固定资产88.1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3.8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9688.21公里,其中:村道5181.07公里,四级及以上公路3928.8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4020万吨,比上年增长25.23%,货运周转量279946万吨公里,增长66.28%;完成客运量10687万人次,增长1.52%,客运周转量385777万人公里,增长1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