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8 宜宾市统计局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687个(其中体育场6个、体育馆8座、游泳池23个、篮球场1246个),全民健身路径23条;全市体育系统有体育专职教练43人,业余体校9所。全市中小学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在370所学校施行。年内向省优秀运动队和专业集训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5人,培养等级运动员81人(均为二级),培养等级裁判员247人(均为二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共获奖牌95.5枚,其中金牌26枚,银牌47枚,铜牌22.5枚(均为参加省十运会青少年比赛所获);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和比赛550次(含全民健身活动)。全市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约165万人。

十、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5%,职工年平均工资15571元,增长9.72%。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0元,比上年增加694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794元,比上年增加709元,增长11.65%,其中,用于娱乐文教的支出增长11.22 %,用于交通和通讯的支出增长32.73%,用于食品的支出增长6.26%。总消费中食品消费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9.4%,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衣着消费占11.6%,上升0.57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消费占5.53%,下降0.49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消费占10.34%,上升1.64个百分点;居住消费占8.35%,下降0.53个百分点;娱乐文教消费占14.61%,下降0.06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3331.25元,比上年增加262.82元,增长8.57%。其中,工资性收入1054.07元,增加152.14元,增长16.87%;家庭经营收入2105.6元,增加89.14元,增长4.4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85.81元,增加287.59元,增长13.0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8.87%,比上年降低0.33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39.26亿元,比年初增长14.28%,其中,定期存款160.27亿元,增长12.66%。

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初步统计,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总量为8890万吨,COD3.6万吨/年,与上年相比下降1%;工业二氧化硫15万吨/年,与上年相比下降4.5%。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天数占有效监测天数的92.4%。依法全面划定县城以上和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对已制定的保护区加强控制和保护。

十一、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年末,公安户籍统计全市总人口为523.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77万人,农业人口431.39万人;男性人口274.24万人,女性人口248.92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06万人,人口出生率9.70‰;当年死亡人口3.18万人,人口死亡率6.10‰;人口自然增长率3.61‰。

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9.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1万人,增长2.84%。其中,国有单位比上年末减少0.24万人,集体单位减少0.28万人,其他经济单位增加1.3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59.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6万人。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99万人。

2006年是实施《宜宾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年度计划全面实现,形势良好。全市年末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人员9.67万人,全年城市“低保”资金实际支出8553.2万元。全年为10.11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7.34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城镇社区服务中心89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达1227个。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10230万元。

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75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9.33亿元,征缴率9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03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0.95亿元,征缴率97%;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11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2.72亿元,征缴率9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2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31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9.72万人。

截止2006年底,全市已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单位有2552个,职工16.35万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累计达150993.82万元。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行业产值、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3、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宜宾统计年鉴-2007》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