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宜宾“三个美好”为目标,发扬宜宾精神,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宜宾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一年来,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知难而上,认真贯彻中央的财政货币政策,努力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了国民经济主要目标的实现。2000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0.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比全省增幅高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91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6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6.2:42.1:31.7调整为23.4:45.1:31.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7.8%,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了1.6个百分点,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了2.7个百分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8.1%,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了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了2.0个百分点。 纵观全年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经济产业层次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基础脆弱,农民增收缓慢;县域经济发展困难,物价持续低迷;企业职工下岗和就业压力大;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困难等。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继续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狠抓了以治水、改土、兴林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稳定。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完成了73.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增长2.78%,林业产值增长1.81%,牧业产值增长7.92%,渔业产值增长16.02%。粮食产量在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因单产提高较大,总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实现林业现价产值2.67亿元,完成造林面积17750公顷,天然林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畜牧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畜牧业现价产值30.71亿元。 渔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渔业现价产值1.95亿元,水产品产量2.5万吨,增长9.12%。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8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3.6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53%,其中,拥有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5.16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9.77万吨,增长2.64%;农村用电量4.47亿千瓦时,增长10.98%。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等继续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遵循“抓大放小、扶优解困”的思路,全市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突出优势企业扩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着力扭亏增盈,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全年完成工业现价增加值7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24.75亿元,增长23.63%。 工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61亿元,增长31.33%,实现利税27.44亿元,增长23.78%;亏损企业亏损额0.74亿元,下降44.49%。七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12.94%,比上年提高1.9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2.28%,比上年上升12.2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4.58%,比上年下降0.4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1.31次/年,比上年提高0.15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14.30%,比上年上升0.4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985元/人,比上年提高6289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102.21%,比上年提高5.6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8.24,比上年提高16.64点。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建筑业完成现价增加值16.50亿元,增长19.6%。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年内施工单位工程1590个,比上年减少139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7.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3.2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8.18万平方米,竣工率63.22%,比上年提高3.3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为确保全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市委、市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以促进内需。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66亿元,增长40.21%。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33.19亿元,增长30.6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04%;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9.47亿元,增长60.33%,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6.96%。非国有单位投资中农村私人投资完成4.88亿元,增长45.52%;城镇私人建房投资完成2.13亿元,增长30.62%;股份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等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7.20亿元,增长167.0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3.67亿元,增长53.18%;更新改造投资16.02亿元,增长29.98%;房地产投资2.48亿元,增长47.39%。 全年通过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增固定资产37.67亿元。新增主要能力有:输电线路(11万伏及以上)338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48万千伏安,水泥2万吨/年,电石12万吨/年,合成氨1.5万吨/年,塑料树脂及共聚物1万吨/年,粘合纤维2000吨/年,光纤通讯电缆1621芯公里,程控交换机3280万线/年。 对农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等基础产业和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年农业投资1.30亿元,增长68.17%;交通运输业投资3.91亿元,增长52.31%,邮电通信业投资3.43亿元,增长19.25%;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76亿元,增长25.08%。 基础设施投资完成较大的项目有:金筠地方铁路2.76亿元,岷江一桥加宽改造5500万元,高筠公路改建4300万元,中国联通公司宜宾分公司的GSM三期四期移动电话网8583万元,四川移动通信公司宜宾分公司的C网工程5143万元,宜宾市电信公司的小灵通工程和网调工程8047万元,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完成1.7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