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8 南充市统计局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80.6亿元,现金支出874.19亿元,现金净回笼86.7亿元,占全省净回笼现金的7.4%。

保险事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人寿保险方面,全年保费总收入43208.6万元,承保人数86.2万人,赔款给付人数30.1万人,赔款给付金额5418.7万元;财产保险方面,承保总额194.10亿元,保费收入14302.3万元,赔款件数27644件,赔款金额11011.5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结构与布局逐步优化。普通高校4所,2004年共招生20345人,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55706人,毕业生16857人。

基础教育蓬勃发展。9个县(市、区)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全年全市小学4184个校点,招生91776人,在校小学生62273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7.6%,专任教师2525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5%;普通中学549个校点,招生155695人,在校学生442778人,初中净入学率为93.70%,高中一年级入学率为47.15%,普通中学共有专任教师22588人,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6.3%,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61.1%。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中等技术、中等师范、成人中专、职高)学校52个校点,招生15182人,在校学生40039人。其中,中等技术学校6个校点,在校学生11571人。

招生工作稳步推进。我市认真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圆满完成各项招生、自考工作任务,全市2004年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人数为30566人,实际参考人数为30281人,录取人数为21033人,占参考人数的69.46%。各类成人高校在我市录取新生7386人,录取率为89%,全年高教自学考试报考人数为1280人,共计26016科次,毕业人数为752人。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取得自然科学研究成果126项,获省科技进步奖7项。科技成果进一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年末实有民营科技企业156户,实现产值9.2亿元。科普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拥有国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户,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年内签订技术合同32份,合同金额459万元。全年培育、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12项。全年共申请专利96件,占全省的1.3%,实施专利54项,实施专利技术实现产值2.5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8个,歌舞剧院1个。全市共创新剧(节)目31个,加工提高杂技节目7个,全年共获国、省艺术比赛大奖33项,专业艺术院团演出近1300场,全市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20余次。歌剧《风雨送春归》荣获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省巴蜀文艺荣誉奖。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南充大剧院已投入使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三馆建设前期工作基本结束。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村村通”工程建设继续巩固,有线电视入户工作积极推进。年末,县级无线广播电台3座,市级无线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2004年数字电视开通后,我市可收数字电视66套,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5.3%;全市有线电视用户92.4万户。新闻出版事业继续繁荣,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全市公开出版的地方报纸3种,总发行量3750万份;公开出版的杂志6种,内部资料性图书143个,内部报刊型资料18个,全市印刷企业138个,出版物经营单位231个。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1个,其中专门档案馆1个。共存放案卷728951卷,利用建国前档案8073卷,利用建国后档案38169卷。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8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项目10个。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121个,床位11755张;从事卫生技术人员13276人,其中,执业医师4473人,执业助理医师1543人,注册护士3046人。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470人;妇幼保健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479人,执业医师207人、执业助理医师30人,注册护士137人;乡镇卫生院上划管理工作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507个,执业医师1524人,执业助理医师1131人,注册护士627人。创建卫生县城、卫生村工作卓有成效,全年新增省级卫生县城1个,省、市两级卫生村6个,其中省级卫生村2个,2004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村2368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全市举办综合性运动会一次,举办单项运动会270次。2004年我市运动员参加国内比赛54人次,获国家比赛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2枚;参加国际比赛5人次,获国际比赛金牌2枚,银牌2枚。在全省体育比赛中,6次获团体第一名,27人次获个人第一名。学校体育运动全面开展,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7.3%。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全年加大了对嘉陵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力度,治污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人员28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人员116人。烟尘控制区3个,面积49.5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3个,面积48.8平方公里。全市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4个、省级4个。

十二、人口和城市建设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低于全省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2.8‰,比上年上升0.12个千分点。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724.77万人,其中男性380.69万人,女性344.08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64:100,2004年度全市共出生6.02万人,出生率为8.35‰,共死亡5.16万人,死亡率为7.15‰。全年净增人口7.04万人。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全市建成区面积110.57平方公里,其中市辖三区50.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35.5万人,其中市辖三区66.9万人,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299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为27.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72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97平方米,供水总量15121万立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2.89平方米,公交车694标台,全市城镇化率25.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南充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迈进大城市行列。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8元,增长11.7%,其中:人均工薪收入4936元,同比增长3.9%,人均经营净收入371元,同比下降14.4%,人均转移性收入2504元,同比增长38.6%;人均消费性支出5701元,增长0.2%,其中人均食品支出为2575元,增长12.6%;人均衣着类支出为497元,同比下降5.4%;人均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164元,同比增长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