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内开放成效显著。全年国内招商引资完成项目签约296项,履约276项,协议引进资金9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亿元。我市先后缔结了26对国内友好城市,并加强了与杭州市、中山市、佛山市等友好城市的经济合作。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增加值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01年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75亿元,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786公里,在通车里程中,高速公路32公里,一、二级公路623公里,公路综合好路率达65.5%。全年改建公路399公里。实现乡乡通公路,92.9%的行政村已通公路。新建汽车站一个,乐山旅游机场已列入国家民航总局发展计划,国道213线沐川段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全年完成水陆货物周转量11509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7%,其中:公路104232万吨公里,增长4.8%,水路10860万吨公里,增长79.3%,水陆旅客周转量161641万人公里,增长2.5%,其中:公路160774万人公里,增长2.5%,水路867万人公里,增长5.2%。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邮电业务总量达到5.78亿元,上年增长15.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完成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年末公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0万门,比上年净增14万门。新增公网电话用户13.38万户,年末全市公网电话用户总数达58.52万户。其中:城市用户达21.5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达10.76万户,移动用户达26.2万户。年末全市电话普及率达17.57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9.3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7.56部/百人。全年新增公用电话1048部,总量达到7732部。 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资源开发加快,金口河大峡谷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级地质公园,沙湾大渡河美女峰——石林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年接待旅游者5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海外游客4.2万人次,增长17.6%,国内游客515.17万人次,增长10.8%,旅游创汇830.64万美元,增长11.5%,旅游收入26.43亿元,增长21.4%。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秩序稳定,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200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9.32亿元,比年初增加27.18亿元,增长17.9%,贷款余额153.19亿元,比年初增加10.59亿元,增长7.4%,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5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现金支出560.93亿元,增长24.4%,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4.11亿元。 保险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承保金额283.46亿元,比上年增长59.2%,保费收入3.45亿元,增长32.6%,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额8253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普九”和扫盲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乐山一中搬迁工程的主要项目已全部开工,全市小学1392所,招生数47066人,在校学生277424人,7—12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99.1%,小学生辍学率为0.22%,普通中学260所,招生数51564人,在校学生147332人,初中辍学率2.13%,高考硬上线4232人,比上年增长29.5%,上线率为59.3%,全市普通高考文理科综合上线率在全省居第5位,幼儿园211所,在园幼儿28076人。中等专业学校 6所,招生数3007人,在校学生11158人,职业中学12所,在校学生5595人,技工学校8所, 在校学生683人。乐山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分院及乐山电大四所高校占地面积1993亩,在校学生12536人,乐山师范学院在校学生5891人,招收大学生2192人,毕业学生539人。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数840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52人,成人初等学校在校学生7252人。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1070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4%。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289期,培训农村劳动者22.8万人次,培训下岗职工6000多人次。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工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投入增加,横向科技合作领域明显拓宽,科技“百亿工程”全面完成,创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的工作已经启动,新建乐山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并申报首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获得成功,成为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农村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加强与中科院、西南交大、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横向科技合作,我市被列为中科院与四川进行科技合作的重点地区,设立100万元“乐山市—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孵化资金”,初步落实“院地科技合作”项目15项。专利申请代理取得新成果,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取得初步成效。全年下达市级科技计划91项,完成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27项,完成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审查登记42项,申报省科技推广计划项目5项,推荐省科技进步奖6项,省级区外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4个,全年调解专利纠纷案件10多起,提出专利申请30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实施精品战略,文艺创作演出硕果累累,群众文化活动方兴未艾。舞蹈《创造者》在全国舞蹈比赛中获三等奖,《白河的早晨》、《根与墙》在全省“新世纪”水彩、水粉画展上分别获金奖、铜奖,小白杨艺术团参加中南海演出获金奖。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出新。“文艺三下乡”活动演出168场。文化、出版市场治理整顿取得成效,收缴和销毁非法出版物5000余册(盘、件)、盗版教材教辅7000余册(套)。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文化站211个,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27万册,博物馆4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2.6%,通广播的乡217个,电视人口覆盖率95.7%,通电视的乡220个。 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条件有所改善,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卫生机构549个,其中:医院66个,卫生院233个,卫生防疫站12个,妇幼保健院11个,卫生机构床位10205张,其中:医院7011张,卫生院2476张,卫生技术人员10791人,其中:医生5469人,护师1983人,护士988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2人。全市婴儿死亡率19‰,比上年下降1.47个千分点,村设置的医疗点1987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101人。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及时扑灭了二号病疫情,急性传染病发病率由2000年的170.38/10万下降为2001年的165.76/10万,四苗全程接种率为93.56%,五通桥区牛华中心卫生院、金山镇卫生院建成爱婴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