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9.44亿元,增长11.1%。200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4.4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7.38万户, 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5.4部,比上年增加6部。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升温。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2亿元,增长17.6%。分地域看,城乡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78.43亿元和36.89亿元,分别增长17.3%和18.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8.04亿元,增长16.9%;住宿餐饮业24.94亿元,增长20.9%;其他行业2.34亿元,增长13.7%。分经济类型看,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05.78亿元,增长19.8%,占市场的份额为91.7%;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9.54亿元,下降1.8%。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上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2490万美元,增长15.8%,其中:出口总额11207万美元,增长22.3%;进口总额1283万美元,下降20.9%。全市获权企业202户,其中:新批获权企业29户,实际利用外资18157万美元。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市新签且履约项目201个,实际到位域外资金62.96亿元,增长39.0%,其中引进省外资金42.6亿元,增长36.4%。到位域外资金中,工业生产性项目投资41.6亿元,增长41.3%,占到位资金总额的66.1%。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6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45亿元,分别增长26.4%和24.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继续增收。全市地域内财政总收入33.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41亿元,同口径增长26.0%。财政总支出55.59亿元,增长38.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9.90亿元,增长33.8%。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1.42亿元,比年初增加31.84亿元,增长11.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2.33亿元,比年初增长7.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2.47亿元,比年初增长9.6%。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22.71亿元,工业贷款33.45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各种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0.28亿元,增长25.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3亿元,增长32.0%;寿险保费收入7.85亿元,增长24.1%。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12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完成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1项,专利申报218件。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外援科技智力队伍的作用,全年企业与外智人才成功对接项目新增60个。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440所,在校学生61.43万人,教职工3.3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71万人。有小学595所,招生4.23万人,在校生27.41万人。实现了儿童6岁入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比例达100%。有普通中学272所,招生7.40万人,在校生20.99万人,其中,高中招生2.65万人,在校学生8.21万人。“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高考万人本科上线率跃居全省第二。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内江师范学院招生3559人,在校生12300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快速发展,全年招生2035,在校生4100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建设有新气象。全市创作剧本、小品15个,歌曲20首。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全年农村电影放映6541场。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承办多次演出。抓好文化市场管理,开展“扫黄打非”整治行动,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得到清理和规范。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文化站120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总藏量为414千册(件)。 全市有广播电台4座,乡镇广播站111个,广播覆盖率为94.4%。电视台1座,电视覆盖率为96.3%。全年新发展有限电视用户2.6万户,大力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新发展403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全市共有285.1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1.4%,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全市已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覆盖城市居民30万人。全市国债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14个,总面积10950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元。全市卡介苗接种98.1%,麻疹接种率91.9%,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0.5%。全市医疗广告监督检查覆盖达100%。 体育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继续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新建全民健身路径37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41个,健身环境得到改善,全民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建设和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工作得到加强,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得到改善;举办市级比赛45次以上,承办省级以上比赛8次,参加省级比赛获金牌37枚、银牌48枚、铜牌44.5枚;大力发展以体育彩票业为支柱的体育产业,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十一、市政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全市城镇化率37.0%。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2.36 亿元,其中道路建设完成 1.01 亿元,城市道路竣工面积为 14.81 万平方米,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8.75公顷,新增公共绿地面积 5.42 公顷,公用事业完成投资1.14亿元。实施了市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兴隆路西环线北段建设,资中古城建设一期工程、威远粮丰自来水厂、隆昌纺织园区道路等市政工程建设,改善了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自来水产量3360 万吨,天然气供气量6254万立方米。 污染减排、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全市共削减化学需氧量2390吨,削减二氧化硫54000吨;治理13户省政府挂牌工业企业,投入资金1.1亿元,治理废水507万吨,治理废气2.97亿立方米,削减烟尘1454吨,削减粉尘2336吨,通过污染治理,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增加了环境容量,改善了环境质量。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全市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各项方针政策,据计生委统计,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6.89%,人口出生率为10.03‰,人口死亡率为 5.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6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23.83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