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内江市统计局 2008年3月8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快速崛起、富民强市”的战略目标,按照“一三七”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抢抓机遇,奋力攻坚,努力克服多方困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再创新高,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增速较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5亿元,增长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4.5亿元,增长2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9.6亿元,增长1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6%。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6:48.0:31.4调整为21.5:49.2:29.3,产业结构保持“二、三、一”模式。 民营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7.47亿元,增长18.2%,占GDP比重达52.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新增就业人数增多。2007年新增就业人数33239人,增长9.5%。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456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产业升级难度大;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压力大;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等。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89亿元,比上年增长7.1%。 种植面积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81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0.53 万公顷;油料播种面积 3.98 万公顷,减少0.19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4.54万公顷,增加949公顷。 粮食抗灾增产。去夏至今夏,在内江农业生产遭受空前旱灾的情况下,全年粮食总产量 149.18 万吨,增长5.9%,其中:水稻53.33 万吨,增2.7%,玉米34.09 万吨,增长13.1 %。主要农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指 标2007年比2006年±% 粮食(万吨)149.185.9 #小麦(万吨)23.371.2 稻谷(万吨)53.332.7 玉米(万吨)34.0913.1 豆类(万吨)5.2226.9 油料(万吨)7.012.6 #油菜籽(万吨)4.70-5.1 蔬菜(万吨)132.564.1 水果(含果用瓜)(万吨)20.6219.4 畜牧业快速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指 标2007年比2006年±% 肉类(万吨)42.467.8 # 猪肉(万吨)31.707.4 牛肉(万吨)0.739.4 羊肉(万吨)1.058.0 禽蛋(万吨)5.827.1 蚕茧(万吨)0.2416.0 出栏肥猪(万头)425.747.4 年末生猪存栏(万头)294.476.5 年末大牲畜存栏(万头)8.193.3 年末羊存栏(万头)51.331.9 渔业生产比较稳定。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04万公顷,增长0.2%;水产品产量7.63万吨,增长8.0%。 林业生产持续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660公顷,其中:本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新增人工造林487公顷,新封山育林953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7年新建渠道48.9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万亩,新建集中供水站48处,受益人口达到13.23万人。年末累计农村建池18849户;城镇建池总池容18055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80.87亿元,增长33.7%,增加值为165.95亿元,增长33.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9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指 标2007年 比2006年±% 生铁(万吨)266.585.8 成品钢材(万吨)265.5529.6 原煤(万吨)504.5514.2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52.23-5.5 氮肥(万吨) 3.8322.4 水泥(万吨)465.1619.9 配、混合饲料(万吨)38.1432.7 白酒(万吨) 1.369.3 布(万米) 2747-11.9 丝织品(万米) 33011.2 工业经济效益较好。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6.4点 ,比上年提高32.6个点。总资产贡献率为18.4%,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91万元/人,比上年提高2.85万元/人;产品销售收入470.82亿元,增长32.8%;盈亏相抵后的净利润17.67亿元,增长51.7%;利税总额38.99亿元,增长32.5%;企业亏损面下降0.9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增长。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6.99亿元,增长1.2%,对GDP的贡献率为0.42%。全市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34个,实现利税总额2.37亿元,下降1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7.20万平方米,增加73.1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42.3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34亿元,增长24.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5.68亿元,增长2.2%;更新改造投资45.65亿元,增长37.7%;房地产开发投资20.4亿元,增长40.8%。 非国有投资加快。非国有投资79.27亿元,增长41.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7.4个百分点,高于国有投资增速44.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9.3%。 投资重点突出。在“工业强市”战略带动下,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工业投资44.72亿元,增长28.9%,工业投资比重占全社会投资的39.1%。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施工项目30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44个,新开工项目占施工项目的比重为81.3%,完成投资额为40.64亿元,增长36.7%。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公路建设进程加快。全年建设项目投资4.38亿元,新改续建公路1173公里,其中:新改建乡村公路1119公里,新铺油路537公里,新建水泥路238公里;完成县乡标美路775公里。投资685万元完成15个乡镇客运站的建设。投资320万元新改建13个农村客渡码头。 运输业发展较稳定。全年客运量1085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64784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1.2 %和15.6 %;货运量4135万吨,货物周转量15308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1.9%和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