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7 重庆市统计局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5.66亿元,比上年增加193.84亿元,增长24.2%。其中,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99.27亿元,增长39.0%,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50.1%,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58.47亿元,增长10.3%,其中工业更新改造投资100.21亿元,增长31.6%,占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达63.2%;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5.91亿元,增长25.0%;完成其他投资92.01亿元,下降10.0%。

国债资金对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推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增国债资金44.7亿元,在建国债项目441个,完成投资190.30亿元,比上年增长66.2%,占全市投资总量的19.1%,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用于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污染治理以及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7个,占在建国债项目的81.0%,完成年度投资175.09亿元,占国债项目年度投资的92.0%。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88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61.13亿元,其中,以“8小时重庆”畅通工程为重点的交通运输项目完成投资106.45亿元;“半小时主城”通达工程项目完成投资31.72亿元;城市基础设施、能源、通信、文化教育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2.88亿元;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完成投资24.85亿元。长安福特轿车,石桥铺单向小循环立交工程等15个项目完工或基本完工,农网改造二期工程、白鹤电厂二期、万州长江二桥、开县鲤鱼塘水库、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

非国有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累计完成非国有投资53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增幅高于国有投资8.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53.8%。

三大经济区投资加快。2002年,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投资349.20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都市发达经济圈和渝西经济走廊分别高15.5和4.0个百分点;渝西经济走廊完成投资2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投资433.57亿元,增长16.7%。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00.8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1%,其中,铁路166.29亿吨公里,下降4.6%;公路89.91亿吨公里,增长13.4%;水运144.27亿吨公里,增长6.9%;空运0.35亿吨公里,增长2.9%。完成旅客周转量292.5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8%,其中,铁路52.45亿人公里,下降1.8%;公路193.87亿人公里,增长5.5%;空运18.43亿人公里,增长13.1%;水运27.79亿人公里,增长7.8%。全社会港口货物吞吐量3004万吨,比上年增长5.8%;空港货物吞吐量9.12万吨,增长14.4%;空港旅客吞吐量386.26万人,增长21.0%。完成标准集装箱吞吐量40.89万TEU,增长24.8%。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6.76亿元(按2000年单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完成电信业务总量79.2亿元,增长24.5%。新增本地电话用户75.9万户,累计达到413.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78.9万户,累计达到424.7万户,比上年增长72.8%。截止2002年底,全市共有国际互联网用户57万户,增长99.3%。发展IP个体用户3930户,完成了全市34个区县(市)(主城六区除外)ATM网络的建设,开通ATM用户节点130个;完成主城区近900个密集光节点的改造。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6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1.5亿元,增长22.8%;接待海外游客46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1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3%和33.7%。

七、消费市场

消费品市场有所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3.0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完成零售额161.34亿元,增长33.7%,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7.3%提高到2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餐饮业实现69.73亿元,增长15.1%;其他行业实现212.18亿元,增长0.3%。分区域看,都市发达经济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渝西经济走廊实现186.98亿元,增长8.0%;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实现218.92亿元,增长9.5%。分城乡看,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69亿元,比上年增长9.4%;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36亿元,增长8.8%。通讯器材以及家电、建材和家具等持续热销,汽车、住房消费不断升温。2002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倍;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32.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3.1%;家具类增长25.0%。全年汽车类完成社会商品零售额24.6亿元,比上年增长53.1%。销售商品住宅面积870.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1%,

八、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小幅回落。据海关统计,2002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7.9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进口7.03亿美元,下降3.9%,出口10.91亿美元,下降1.0%。在出口额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8%;机电产品出口5.92亿美元,下降13%。

实际利用外资有所增长。2002年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169个,协议利用外资6.4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8%;实际利用外资4.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81亿美元,增长9.5%。

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设计咨询合同额1.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实际完成营业额0.8亿美元,增长19.0%;外派劳务2380人,增长1.0%。

利用内资成效显著。全年实际利用境内市外资金5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来自东部地区资金31.42亿元,增长0.9%;中部地区资金6.42亿元,增长86.1%;西部地区资金13.69亿元,增长16.1%。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57.87亿元,按同口径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市级财政收入完成78.40亿元,增长28.4%;区县(自治县、市)级财政收入完成79.47亿元,增长23.2%。一般性财政收入完成1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工商税收90.51亿元,增长22.1%。全年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345.80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市级财政支出完成135.29亿元,增长33.2%;区县(自治县、市)级财政支出完成210.51亿元,增长36.4%。一般性财政支出完成30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城市维护费增幅较大,分别比上年增长55.5%、49.3%和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