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加。截止2002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821.04亿元,比年初增长23.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95.00亿元,增长21.0%;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244.72亿元,比年初增长16.1%,其中,短期贷款1191.70亿元,增长15.3%;中长期贷款754.57亿元,增长19.0%。个人消费贷款增势强劲。2002年底,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89.29亿元,比年初增长38.2%。全年货币净回笼22.06亿元,比上年少回笼20.64亿元。 截止2002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8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6家,股票市值722.27亿元。全年通过股市募集资金3.16亿元。成功发行企业债券15亿元。 保险业持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3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32.86亿元,增长46.7%。全年共赔偿和给付各类保险金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财产险赔款7.57亿元,增长28.2%;人身险赔款及给付6.63亿元,增长24.2%。全市保险从业人员2.53万人,比上年增加0.77万人。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继续贯彻实施“科教兴渝”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2002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6.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共签定技术合同1098项,成交技术合同总金额40.9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1.4%。全年专利申请3412件,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重庆地区专利权176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53.6%和47.1%。第四届重庆高交会成交签约项目790项,成交总额125.41亿元,其中合同金额80.10亿元,是前三届总和的1.63倍。 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年推出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180项,推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项。全市有市级以上技术中心6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8个和技术服务中心3个。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引进外资的“窗口”作用,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2002年完成总收入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长安福特汽车工业园、重庆光电产业园、环保产业园、重庆软件产业园和医疗器械产业园五大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北部新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有了良好开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普通高校招收学生7.09万人,研究生0.4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2%和29.4%;成人高校招收学生4.79万人,增长6.4%;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收学生13.02万人,增长40.8%;普通中学招收学生57.93万人,增长10.3%。2002年末全市普通高校29所,在校学生20.01万人;成人高校14所,在校学生12.21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270所,在校学生27.06万人。有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57.44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79.7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普通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2%,普通高校录取率为85.0%。全市已有35个区县(自治县、市)累计完成“两基”覆盖人口2766.58万人,累计人口覆盖率为89.3%。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1亿元,改造中小学D类危房57万平方米,累计竣工52万平方米。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大型专题曲艺节目《雾都明灯》获得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电视连续剧《赵世炎》获得全国“飞天奖”。纪实报告剧《时代先锋》被中宣部列为重点宣传剧目之一。重庆美术馆正式挂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设加快,黔江区民族文化宫等6个区县文化馆所建设进展良好。 全年出版各类报纸4.93亿份,比上年减少9.2%;图书1.17亿册,比上年增长3.6%;各类杂志0.41亿册,增长23.2%。新开播重庆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道,覆盖人口达1000万。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1.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5.0%。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1.37万户,累计达到355.39万户。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2725个,拥有床位6.18万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6.0万张;有卫生技术人员7.8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79万人,注册护士2.07万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加快,全年新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个;新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服务人口达到238万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农村有1267个村新开展了合作医疗,覆盖人口达119万;全市累计已有4282个村、499万农村居民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全年完成了55.41万农村人口饮用自来水任务,完成了6.2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设。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全民健身工程111个,全市体育人口达到1206万人,学生体育达标287.06万人。全年参加国内比赛获团体冠军1个,个人冠军25个。重庆建设摩托围棋队取得全国围甲联赛四连冠。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竣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开工。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84亿元,完成体育产业产值5032万元。 十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落实了天然林管护任务358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232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56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关闭采(碎)石场399家,关闭小水泥厂5家,完成绿化裸露地面68.43万平方米。通过实施主城区“五管齐下”净空工程,削减粉尘1.8万吨,削减二氧化硫1万吨。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3.0%,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率达到95.0%以上。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频率,由2001年的56.7%上升到60.5%。全年实测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91毫克/立方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9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67.6分贝。 十三、移民和扶贫 二期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任务全面完成。2002年完成移民投资76亿元。实迁城乡人口26.89万人,其中农村移民外迁安置2.49万人。复建各类房屋500万平方米,完成25个集镇的搬迁任务。实施库区淹没工矿企业结构调整113户,其中关闭破产69户。截止2002年底,累计拆除各类建构筑物1272万平方米,完成卫生清理10.8万处,清理林地2万余亩,清运固体废弃物89万吨。 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绩。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3.8亿元,其中,投入到经济开发项目的资金2.38亿元,使6699个村、227万人直接受益。全年又有36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十四、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107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76.05万人,城镇人口1130.95万人,城市化率为36.4%,比上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9.4‰,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