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推进大学科技园、北部新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建设,重庆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部新区建设开始起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加快。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年实现总收入32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实际入库税金18.62亿元,增长24.8%。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10万人,研究生0.3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2.0%和25.9%;成人高校招生4.5万人,增长26.1%;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9.25万人,增长18.9%;普通中学招生53.16万人,比上年减少2.6%。年末全市有29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6.16万人;有14所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0.19万人;有271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1.69万人。全市普通中学有在校学生154.03万人,小学又在校学生277.7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普通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7.7%,普通高校录取率为75%。 继续推进“两基”工作。全市累计完成“两基”覆盖人口2685.62万人,累计人口覆盖率为87.8%。加快实施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新西南农业大学、渝西学院、涪陵师范学院相继挂牌成立。实施“广厦”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教师广厦工程竣工4130套,45.1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D类危房50.5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为33.4万平方米。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广播剧《生命天梯》、电视理论片《三峡大移民》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流星闪烁》获摩纳哥第十三届蒙特卡洛国际少儿杂技比赛金K奖。全年兴建3个图书馆和3个文化馆。桂园、酉阳赵世炎故居、忠县石宝寨等6处文物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年出版各类报纸5.48亿份,比上年增长12.5%;图书1.13亿册,增长1.1%;各类杂志0.33亿册,比上年下降4.1%。重庆广播发射台迁建后直接覆盖人口约1200万人。建成贯通全市40个区县广播电视光纤网络主干线,实现全市大联网。全年新装有线电视用户4万户,改造7.5万户。 三峡文物抢救保护工作进度加快。全年发掘面积20.5万平方米,勘探面积258万平方米,地面保护项目27个,是前3年完成任务的总和。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0.42万个,拥有床位6.50万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5.78万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64万人,其中医生4.47万人,护师、护士2.05万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加合作医疗乡镇114个,村1357个,新增受益人口160万。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体育人口达到1200万人,学生体育达标309.83万人。在第九届全运会上我市代表团取得1.5枚金牌、2.5枚银牌、3枚铜牌,实现了“夺金升位”目标。全年我市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比赛获国际比赛冠军5个,团体冠军1个,个人冠军25个。重庆建设摩托围棋队取得全国围甲联赛三连冠。袁家岗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主体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共销售包括足球彩票在内的体育彩票1.2亿元。 十二、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力度加大。全年改造、关停2653台燃煤茶水炉和10吨及其以下燃煤锅炉,年减少用煤136万吨,年削减二氧化硫7.8万吨,减排烟尘3.5万吨。主城区“清洁能源”一期工程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努力,累计投入3.8亿元,于2001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一控双达标”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全年共监测工业污染源4806家,工业污染源达标率达到96.2%。重庆发电厂关闭最后两台5万千瓦发电机组,对1.5万辆尾气超标车辆进行了治理,主城区已建成CNG加气站13座,在建7座,累计改造CNG汽车2600辆。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频率,由2000年的51.1%上升到56.7%。全年实测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108毫克/立方米,地表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为55.9分贝,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0%。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全年共完成天然林管护358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00平方公里,建成中型水库6座。 十三、移民和扶贫 2001年实际完成农村移民外迁安置5.61万人,完成建房安置12.1万人,复建各类房屋380万平方米;完成25个集镇的搬迁,累计已迁建集镇40个;实施库区淹没工矿企业结构调整210户,其中关闭破产131户。全年完成移民投资50.2亿元。 2001年全市又有31万绝对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完成高山移民和贫困户住房改造1389户。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535万元,实施贫困地区人畜饮水项目358个,受益贫困人口27.4万人。 2001年总体经济社会形势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城镇就业压力较大,经济增长仍然受到需求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尽合理的双重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