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 200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狠抓改革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50亿元,比上年增加161亿元,是重庆直辖以来经济总量增加最多的一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列全国第18位,在全国的位次比上年提高了5位。 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7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30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总量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17.8:41.3:40.9调整为2001年的16.7:41.5:41.8。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增加值67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8.4%;渝西经济走廊完成增加值542亿元,增长9.0%,占全市的31%;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增加值536亿元,增长8.6%,占全市的30.6%。2001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55元,比上年增加498元。 一、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是199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71.89万亩,比上年减少2.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08.2万亩,比上年增加3.8%;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253.73万亩,减少0.5%。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1035.35万吨,减产8.5%;油料产量29.96万吨,减产3.5%;蔬菜产量779.96万吨,减少0.2%。全市生猪出栏1746.85万头,比上年增长1.3%;牛出栏41.26万头,增长7.2%;羊出栏182.62万头,增长8.7%。全年肉类总产量147.88万吨,比上年增长2.8%;水产品产量19.7万吨,减少1.7%。 乡镇企业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2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实现营业收入1091.3亿元,增长18.3%;实现利润37.8亿元,增长16.8%;实现税金30.8亿元,增长24.3%。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工业生产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062.3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轻重工业结构趋向合理。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轻工业总产值42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实现重工业总产值633.66亿元,增长12.1%,轻重工业比重由2000年34.3:65.7调整为40.4:59.6。 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出口取得好成绩。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新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0.2%。全年实现工业品出****货值57.96亿元,增长15.8%,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5.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重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五十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5.0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7.6%;实现利润总额22.59亿元,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1.04倍。2001年,长安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118亿元,销售收入103亿元,成为我市和全国兵器行业第一家超过“双百亿”的企业集团。 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2.4,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79亿元,比上年增长55.4%,比历史上最高的1993年增加6.03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8.21亿元,增长25.7%。 继续深化落实“七个一批”措施取得新成效。全年有38户企业破产终结,20户企业进入破产计划。全市应改制的166户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累计改制121户,改制面达到73%。国有小企业累计改制664户,改制面达90.3%,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较高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市四级及其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施工工程17515个,建筑施工面积7710.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6%;竣工面积3441.54万平方米,增长11.6%。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82亿元,比上年净增146.01亿元,增长22.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占全市总投资的比重达40.9%;更新改造投资108.04亿元,增长17.4%;房地产开发投资196.67亿元,增长40.9%;其他投资168.79亿元,增长21.1%。 国债投资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大。全年落实并开工国债资金项目230个,累计完成投资114.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用于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7个,占项目总数的85.7%,完成投资109.52亿元,占国债总投资的95.7%。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64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78.71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2.3%。达万铁路、渝黔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主城区环线高速公路、南岸长江滨江路、农村电网改造一期工程、电信用户宽带网、黔江卷烟厂技改等12个项目完工投入使用。江北机场航站区扩建、北部新区基础设施、丰收坝水厂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渝怀铁路、高架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等34个续建项目按计划推进。 商品住宅购销两旺带动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2001年我市商品住宅建设投资达1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52.1%,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2.1%提高到56.3%。全市累计销售商品住宅面积635.04万平方米,较上年增加143.95万平方米,增长29.3%。 四、城市建设 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主城区电网改造投资10.54亿元。完成城市维护建设投资58.66亿元。其中,市级27.51亿元,区县31.15亿元。新增和改造城镇道路321.3公里,竣工城镇桥梁(含立交桥)37座、隧道2座,新增广场18个,路灯10695盏;新增城镇日供水能力17.6万立方米,新增、改造供水管道201.8公里;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19座,设计日污水处理能力51万立方米,新增、改造排水管道301公里;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场6座,设计日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010吨,主城区垃圾袋装率达到54.6%;新增城镇公共绿地14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2%,城镇人均公共绿地2.7平方米;完成主城区危旧房改造52.61万平方米,安置拆迁居民8819户。200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1.59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