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6年,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0.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5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8%;建筑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79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四)固定资产与房地产开发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2006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96.73亿元,增长12.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9.01亿元,增长3.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05亿元,下降2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8.62亿元,下降15.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7.06亿元,增长32.7%。全年施工项目1173个,比上年下降5.5%。其中新开工项目837个,下降8.3%。 大项目投资进展顺利。2006年,完成投资1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共完成投资261.4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1.4%。800万吨炼油厂、15万台汽车发动机、110万吨铁精粉厂、60万吨甲醇、8万吨本乙烯、粤海西环铁路等一批大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接近投产,福耀玻璃、华能“大代小”发电厂、海口绕城高速公路、凤凰机场二期扩建、神州半岛等项目稳步推进。 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2006年,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34.29亿元,比上年增长0.3%。房地产开发投资89.27亿元,增长26.0%。其中,商品房投资68.49亿元,增长12.7%。房屋施工面积1004.88万平方米,增长9.1%;房屋竣工面积106.61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195.19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明显大于竣工面积。 民间投资日趋活跃。2006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47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资金到位率为119.5%,提高4.6个百分点,投资活力显著增强。在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债券投资31.33亿元,占6.6%,利用外资和自筹资金分别为67.37亿元和149.24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1%和30.1%提高到14.2%和31.5%,分别增长173.6%和22.9%,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经济增长活力显著增强。 (五)消费市场与物价 消费品市场持续旺销,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家乐福、大润发等一批著名零售企业进驻海南,连锁零售业竞相发展,带动了消费市场活跃走旺。2006年,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完成增加值13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4.72亿元,增长1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1.14亿元,增长15.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5.33亿元,增长13.2%;其他行业零售额11.83亿元,增长11.8%。住房、汽车、旅游、通讯等消费热点继续升温,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经济运行环境良好。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连续22个月维持较低水平,实现了高经济增长、低物价上涨的良好发展格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分类别看,居住类价格上涨7.7%,食品类价格上涨2.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5%,衣着类价格下降4.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0%。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旅游业 航权开放试点取得新进展,交通运输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新增海南直达俄罗斯2条洲际航线,国际航线达30条,现代陆、海、空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主要交通运输周转量和港口吞吐量见表。 邮电业务较快增长,电信业得到长足发展。2006年,全省邮政业务量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电信业务量93.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 年末全省固定电话用户249.01万户,比上年增长8.3%。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79.72万户,增长5.7%;农村电话用户69.29万户,增长14.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39.89万户,增长17.7%。年末拥有互联网用户47.14万户,增长11.4%。 旅游市场整治和旅游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旅游效益明显提高。加大旅游市场“四黑”整治力度。出台了《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的决定》,在整治旅游市场“四黑”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旅游市场长效监管机制。2006年,全省旅游业创造增加值6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605.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61.69万人次,增长42.8%;接待国内旅游者1543.33万人次,增长4.8%。旅游总收入141.43亿元,增长13.1%。其中,境外旅游收入17.86亿元,增长78.4%;国内旅游收入123.57亿元,增长7.9%。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2.5%。年末全省共有星级宾馆263家,比年初增加40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3家,四星级宾馆50家,三星级宾馆117家。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环境明显改善,信贷总量稳步增长。200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60.3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8%。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538.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2.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23.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8%。其中,短期贷款247.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中长期贷款824.87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5%。 资本市场趋于活跃,证券业加快发展。2006年,全省20只上市A股市价总值为54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0%;证券营业部实现股票(含基金)交易量966.04亿元,增长187.4%;期货交易成交手数542.43万手,增长62.4%;期货交易成交额2705.45亿元,增长97.0%。 保险业务不断扩大,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2006年,保险机构承保金额8275.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0%;实现保费收入17.72亿元,增长18.5%。其中,财产险收入6.68亿元,增长23.7%;寿险收入9.40亿元,增长15.1%;健康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64亿元,增长18.5%。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4.2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财产险赔付2.61亿元,下降8.8%;寿险赔付1.28亿元,增长82.3%;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付0.37亿元,增长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