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7 来宾市统计局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1.3,同比下降50.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94.04亿元,增长12.3%。利税总额14.60亿元,同比下降53.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04亿元,同比下降82.5%。三大支柱产业中:制糖业实现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74.8%;电力业实现利润2.11亿元,下降77.2%; 铁合金冶炼业亏损1.53亿元(去年盈利1.35亿元)。

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62亿元,比上年增长61.8%。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全年施工单位工程35个,比上年增加1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2.65万平方米,增长56.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6.84万平方米,增长30.9%;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9.60万元/人,增长18.5%;建筑业利润总额3950万元,增长14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总量提高。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52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完成年度目标122.1亿元的103.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97.99亿元,增长37.0%;农村投资完成24.21亿元,增长27.6%。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0.12亿元,增长43.9%;更新改造投资35.55亿元,增长35.9%;房地产开发投资10.40亿元,增长11.0%。全市共有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和城乡私人建房项目)851个,比上年增加117个;每个项目平均完成投资额1144万元,比上年增加176万元,增长41.9%。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对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5亿元,增长35.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3.11亿元,增长31.6%,其中,工业完成投资62.13亿元,增长32.7%,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6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43亿元,增长48.7%。投资增幅较大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11.44亿元,增长207.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投资0.80亿元,增长72.2%;采矿业完成投资6.12亿元,增长49.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28.33亿元,增长36.4%;农林牧渔业投资2.72亿元,增长35.3%。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在建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23个(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比上年增加45个;共完成投资72.13亿元,增长41.4%,对全社会投资贡献率达64.8%,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2.5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7.0%,比重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商品房竣工面积44.56万平方米,增长32.0%。商品房销售面积55.99万平方米,增长1.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4.57万平方米,增长1.6%;商品房销售额8.78亿元,增长15.3%,其中,住宅销售额8.40亿元,增长16.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创建市以来新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增幅比上年加快5.5个百分点,创建市六年来最高水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2亿元,同比增长7.4%;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0.91亿元,同比增长3.3%;股份制经济实现零售额3.36亿元,增长36.7%;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00亿元,增长15.9%;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49.38亿元,增长24.4%;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0.14亿元,增长118.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7.07亿元,增长24.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04亿元,增长19.6%。

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市区实现零售额16.75亿元,同比增长23.3%;县城实现零售额14.43亿元,增长24.4%;乡(镇)村实现零售额25.01亿元,增长24.2%。城乡市场呈现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六、 对外经济

进出口总额突破5亿美元大关。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7.0%,其中出口总额2.02亿美元,增长52.6%;进口总额3.21亿美元,增长195.5%。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亿美元大关,进出口、进口、出口总额创来宾建市以来最高水平,进出口、进口增幅位居广西14市之首。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合同外资4888万美元,同比增长13.5倍。外商直接投资2650万美元,同比增长29.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在运输方面,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37.6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7.3%,水路货物周转量4.51亿吨公里,增长16.4%;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24.1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3.0%,完成水路旅客周转量0.11亿人公里,增长79.9%。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29亿元,增长29.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9亿元,增长14.7%;电信业务总量22.70亿元,增长30.3%。

旅游业全面下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自然灾害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2008年全市的旅游市场不够景气,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与去年比大幅度下降。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53.04万人次,同比下降39.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4597人次,同比下降34.4%;接待国内游客152.58万人次,同比下降39.2。实现旅游总收入5.65亿元,同比下降38.3%,其中,实现入境旅游收入137.53万美元,同比下降3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54亿元,同比下降38.3%。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财政收入3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64亿元,增长40.9%。一般预算支出46.09亿元,增长35.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财政收入达132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207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金融业快速发展。存、贷款增量创六年以来新高。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3.63亿元,比年初增加30.29亿元,增长21.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81亿元,增长9.5%;储蓄存款余额99.26亿元,比年初增加16.01亿元,增长19.2%。各项贷款余额111.47亿元,比年初增加23.35亿元,增长26.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9.65亿元,增长9.3%;中长期贷款余额58.82亿元,增长38.3%。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由从紧到适度宽松,全年信贷总量实现大幅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再创佳绩。2008年,全市科技工作围绕第四轮创新计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工程、项目、行动为载体,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种养联合体为重点,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动力,聚集创新资源,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为“三农”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来宾提供有效科技支撑。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81项,其中农业科技开发项目35项,工业创新项目35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8项。取得市级以上优秀科技成果20项,其中,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励13项。受理专利申请52件,获国家专利授权1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