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7 来宾市统计局

2009-2-16 11:00:11

2008年是来宾市建市以来最不寻常的一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雨雪冰冻灾害、洪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造成的严重困难,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城乡面貌改善、人民安居乐业。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经济增长连续六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6.16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16.03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102.41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79.40亿元,同比增长16.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0%、54.3%和34.7%,其中,工业的贡献率为40.6%。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按常住人口计算,200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1000元,达1191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0820元),同比增长11.8%。人均GDP稳步提高,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三次产业结构趋向合理。2008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构成比例为28.1:42.7:29.2,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了2.1个百分点,二、三产比重分别提高1.0和1.1个百分点,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工业增加值明显超过农业增加值,两者之比为1.34:1,表明工业化水平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

经济运行质量有所下降。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3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非税收入的比重为23.2%,比上年上升9.1个百分点,财税质量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1.3,同比下降50.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仅为3.04亿元,同比下降82.5%,为建市以来最小总量和最大降幅。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继续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兑现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全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共签订招商项目合同177个,合同资金223.57亿元,增长13.7%;实施项目477个,比上年增加109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88亿元,同比增长49.3%,其中引进区外到位资金74.54亿元,增长83.1%。通过深化改革,鼓励全民创业,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市个体工商户4.64万个,私营企业1713个,同比分别增长3.1%和15.7%,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为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作出重大贡献。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5万人,比去年增加0.36万人,增长30.2%;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7.0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8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工业经济损失较大,特别是电力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和铝加工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加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竞争力不强,生产受市场需求约束较大;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高耗能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大;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任重道远;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扶贫开发等工作任务还比较艰巨。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74.04亿元,同比增长3.9%;林业产值4.90亿元,增长19.9%;牧业产值35.49亿元,增长6.8%;渔业产值3.74亿元,增长1.3%。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提高。主要农业产品中,甘蔗产量1244.77万吨,同比下降3.2%。粮食总产量71.83万吨,增长0.6%,其中,稻谷产量57.10万吨,增长0.4%;玉米产量10.58万吨,下降0.1%。油料产量2.28万吨,增长32.6%。蔬菜产量82.88万吨,增长1.7%;水果产量26.67万吨,增长1.5%;木薯产量4.82万吨,下降16.3%;食用菌产量1.50万吨,增长3.7%。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木材砍伐量81.10万立方米,增长27.6%。完成造林面积7716公顷,同比下降9.7%。

生猪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生猪出栏122.91万头,同比增长6.0%;牛出栏11.52万头,增长4.0%;羊出栏14.5万只,增长6.0%;家禽出栏1147.36万只,增长7.1%。肉类总产量12.53万吨,增长6.7%,其中,猪肉产量9.09万吨,增长6.0%;牛肉产量1.08万吨,增长4.0%;羊肉产量0.23万吨,增长6.0%;禽肉产量1.92万吨,增长7.1%。蚕茧产量4.11万吨,增长4.2%;牛奶产量3146吨,增长10.2%;水产品产量4.37万吨,增长1.2%。

农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全年播种粮食面积164.5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4%。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9.11千公顷,增长2.2%,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67.51千公顷,增长2.2%;蔬菜种植面积44.67千公顷,增长1.5%。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59.6%调整为60.2%,提高了0.6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15.28万千瓦,增长5.7%;农村用电量2.41亿瓦时,增长12.4%;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039吨,增长2.0%;化肥施用量(折纯)20.43万吨,下降2.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9.76千公顷,下降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5%,继续保持在经济增长中主导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8家,比上年增加28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11.59亿元,增长19.8%;完成增加值73.53亿元,增长14.1%。年末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0.6%,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轻工业增速明显高于重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3.2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31.6%,同比增长39.2%。受火力发电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影响,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0.31亿元,占总量的68.4%,同比增长3.7%。

制糖、铁合金、大米加工和造纸等行业大幅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十大行业除电力业、煤炭采选业和有色属冶炼业下降外,均实现增长。其中:制糖业完成增加值16.81亿元,增长34.0%,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位列第一,高达56.1%,拉动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铁合金冶炼业完成增加值14.17亿元,增长35.0%,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3.4%,拉动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大米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45亿元,同比增长1.2倍,拉动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1.89亿元,增长37.0%,拉动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造纸业完成增加值1.17亿元,增长93.8%;纺织业完成增加值1.45亿元,增长62.9%;非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1.38亿元,增长7.0%。电力业因火力发电量减少,仅完成增加值27.20亿元,同比下降8.1%;煤炭采选业完成增加值0.72亿元,同比下降41.7%;有色金属冶炼业受市场价格下跌影响完成增加值0.97亿元,下降20.2%。三个行业分别影响工业下降3.6、0.6、0.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