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7 来宾市统计局

卫生保健事不断加强。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预防体系逐步建立。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7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77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570张。卫生技术人员461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43人,注册护士1668人。农村卫生医疗保健水平继续提高,共有农村卫生室782个,乡村医生984人。

体育事业瞅得新成绩。在国际比赛中,来宾举重运动员获得举重金牌4枚。在全国、全区比赛中,来宾体育健儿共获金牌35枚,银牌18枚,锏牌16枚。全年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运动员4名。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不断增加,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人民体质进一步增强。

十、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区城北新区建设稳步推进,道路、桥梁、管网、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工程继续加大建设力度,行政中心大楼、滨江园住宅区建成投入使用。旧城改造了11条道路,高空屯网基本下地。“城乡清洁工程”全面展开,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年末实有城市道路商积1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6%;路灯4722盏,比上年增加22盏;排水管道道长101公里,增长17.9%。自来水供水总量960万吨,用水人口15万人。液化气供气总量071万吨,用液化气人口14万人。公共交通营运车辆87辆87辆,比上年增加32辆;年客运量648万人次,增长38。3%。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37.68公顷,增长10.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8.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通过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环境宣教工作等措施,使环保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年污染源治理投资稳步增加,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快速增长;全市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四县一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247.62万人,比上年增长0.3%。本年出生人口2.39万人,人口出生率9.7‰;死亡人口0.56万人,人口死亡率2.3‰;净增人口1.8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4‰。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7,3万人,增长1.8%;农业人口210.32万人,增长0.1%。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29.52万人,增长4.9%,占b2.3%;女性人口]18.10万人,增长0.2%,占47.7%。按年龄分,18岁以下人口占22.7%,18—35岁人口占34.6%。35—60岁人口占30.8%,60岁以上人口占11.9%。

城乡届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51元,比上年增加1885元,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2829元,比上年增加444元,增长18.6%。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4.44万人,增长13.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50万人,增长3.6%。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39万人,增长2.4%。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6.27万人,略增0.1%;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429万元,增长15.0%。全市有各类福利院352所,床位4255张;福利院收养人数11858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来宾市统计年鉴一2007》数为准。

2、来宾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