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加大。全年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3.29亿元,增长13.83%;更新改造投资9.17亿元,增长12.34%;房地产开发10.44亿元,增长9.39%。在投资总额中,国有单位投资16.64亿元,下降22.39%;外商投资9.25亿元,增长5.71%。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372个,比上年减少7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41个,减少43个。 固定资产投资侧重于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水利和环境保护建设、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科技产业项目的建设得到重点扶持。在投资总额中,能源工业投资31.72亿元,增长26.74%;运输邮电业投资14.02亿元,增长55.82%。 主要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年竣工了市商业银行工程、海战博物馆工程、东江大堤路堤结合首期达标工程、东莞师范学校搬迁工程、莞城一中搬迁工程等129项主要工程项目,并全部投入使用;211项主要在建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改善9个镇区生活用水质量与工业用水需求的日供水量110万吨的中西部供水工程,业已完成首期25万吨的水厂工程和二期35万吨的水厂工程,三期50万吨水厂工程将于2000年建成投产;解决横沥、东坑、大朗、寮步四镇生活用水的中部供水工程通水在即;莞深高速公路工程塘厦至寮步横坑段即将进入路面铺装阶段;500千伏东莞输变电工程的第一台主变已投入运行。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有: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258千伏安,输电线路(11万伏及以上)11.3公里,程控电话交换机27.97万线,长途电缆27公里,微波电路112公里,彩管62万只,防洪堤13公里,等级公路38公里。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向前推进,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运输总量增加。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466.5公里,比上年增加38公里,公路密度达100.06公里/平方公里。拥有民用汽车12.70万辆,比上年增加1.36万辆。其中,普通载货汽车6.83万辆31.07万吨位,增加0.49万辆4.43万吨位;载客汽车5.57万辆51.85万客位,增加0.79万辆5.20万客位。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0.0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08%。其中公路14.35亿吨公里,增长10.04%;水运15.69亿吨公里,增长0.92%。完成旅客周转量80.4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9.28%,其中公路80.26亿人公里,增长39.45%。港口货物吞吐量654万吨,比上年增长26.74%。 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年末拥有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2.84万门,新增接入网设备总容量34.49万门,拥有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8.7万门。年末实有程控电话用户60.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1.01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10.73万户和24.84万户。按户籍人口计算的电话普及率78部/百人,比上年增加了24部/百人。数据通信跨上一个新台阶。年末全市DDN(数字数据)用户端口2181端口,比上年净增500端口,增长29.74%;中国互联网用户2.26万户,净增1.36万户,增长1.5倍;视聆通用户1.46万户,净增0.72万户,增长98.75%。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51.59亿元,比上年增长36.95%,日均邮电业务总量超1400万元。 六、国内贸易 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全市拥有批发零售贸易企业5.59万个,餐饮业企业1.19万个,分别比上年增加3640个和760个。其中大中型批零贸易企业103个,增加10个;大中型餐饮企业96个,增加16个。拥有各类批发、集贸市场286个,比上年增加34个;市场交易面积221.22万平方米,增加38.57万平方米。 消费品零售贸易取得好的成绩。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3.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8.6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24.88亿元,增长19.50%;集体经济34.80亿元,增长11.54%;私有经济81.76亿元,增长13.02%;港澳台商投资经济5.30亿元,增长15.20%;外商投资经济1.48亿元,增长14.8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91.75亿元,增长12.46%;餐饮业20.64亿元,增长22.5%;制造业及其他35.83亿元,增长12.63%。在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34.15亿元,增长31.10%;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78.24亿元,增长8.08%。 集市贸易货源充裕,增长平稳。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6.62%。其中,城市集贸成交额3.10亿元,增长4.05%;农村集贸成交额110.67亿元,增长6.69%。 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1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0.99%;主营业务利润4.94亿元,增长25.89%。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业 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全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内抓服务,外拓市场,适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对外贸易取得良好的业绩。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284.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30%。其中进口额133.09亿美元,增长30.32%;出口额151.54亿美元,增长16.03%。 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在出口商品结构上重点抓好技术含量高,加工程度深,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尤其是电脑资讯产品的出口,扩大了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全年机电产品出口值达88.0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8.13%,比上年提高了7.9个百分点。在市场结构上,重点抓好对欧美市场的拓展。全年对欧美出口值76.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0.52%。 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1%,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增长5%的计划目标。外商直接投资仍是利用外资的主体,达9.71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6.64%。外商在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农业的实际投资比重上升。受国际环境及基数较大的影响,全年新签利用协议和协议规定外商投资额分别比上年下降1.52%和10.04%。至1999年末,全市拥有外商投资企业13678家,比上年增加253家。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宾馆(酒店)333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的共20家。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52.8万人,比上年增长17.10%。其中外国人17.31万人,增长58%;华侨2.48万人,增长117.07%;港澳台同胞76.71万人,增长22.48%;国内游客156.31万人,增长10.73%。全年11家大旅行社共组织26.7万人次旅游观光,其中国内游21.9万人次,出国(境)游4.8万人次。全年旅游业总收入30.69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7055万美元,增长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