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6 阳江市统计局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2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2.7%。其中,列入投产计划的6个项目完成投资8.6亿元,为年计划131.5%;续建的6个项目完成投资4.7亿元,为年计划82%。新开工的8个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为年计划94%。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交通运输业增长加快。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5.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公路23.9亿吨公里,增长10.5%;水运2.1亿吨公里,增长4.0%;铁路0.5亿吨公里,增长393.6%。港口运输快速增长。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56.2万吨,比上年增长24.7%,其中阳江港货物吞吐量80.6万吨,下降6.8%。全年旅客周转量33.7亿人公里,增长13.5%。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2.8万户,比上年增长10.0%;移动电话用户62.8万户,增长19.0%;全市电话普及率44.0%。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新兴业务继续高速发展。年末ADSL用户2.1万户。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分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县及县以上实现零售额70.4亿元,增长13.2%;县以下实现零售额39.4亿元,增长12.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4.1亿元,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13.9亿元,增长14.2%;其他行业零售额1.8亿元,下降1.7%。

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89.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批发额94.9亿元,增长6.8%;零售额94.1亿元,增长13.1%。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迅猛发展。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出口8.4亿美元,增长22.0%;进口2.3亿美元,增长95.9%。

在出口总额中,从类别看,一般贸易7.7亿美元,增长19.6%,进料加工贸易0.6亿美元,增长58.0%。从出口市场看,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全面增长,其中出口香港2.6亿美元,增长19.5%;出口美国2.1亿美元,增长16.3%;出口欧盟1.7亿美元,增长14.8%;出口日本0.3亿美元,增长17.8%。从出口商品看,五金产品是出口主导产品,其中套刀1.1亿美元,增长18.7%;单支刀0.5亿美元,增长15.8%;成套刀具0.5亿美元,增长32.6%;剪刀0.5亿美元,增长26.2%;非成套刀具0.2亿美元,增长7.3%。从出口企业性质看,民营经济成为出口的主要支撑,全年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出口3.0亿美元,增长65.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6.1%提高到35.9%。

在进口总额中,从类别看,一般贸易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2%;进料加工贸易0.2亿美元,增长54.1%;从进口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进口1.4亿美元,增长47.8%;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进口0.7亿美元,增长48倍。

实际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56宗,比上年增长19.1%;合同利用外资1.8亿美元,增长29.7%,平均每个合同协议利用外资329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7万美元;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5750万美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3%。截至2004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287家。

八、旅游业

旅游业快速发展。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旅游总收入1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6.9亿元,增长32.1%;旅游外汇收入794万美元,增长3.1%。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36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1%,其中一日游游客人数124.7万人次,增长192.1%;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人数242.1万人次,增长3.1%。在过夜游客中,国际游客4.4万人次,增长2.5%;国内游客237.7万人次,增长3.29%。全市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人天数341.7万人天,比上年增长6.0%,其中国际游客8.3万人天,下降5.1%;国内游客333.4万人天,增长6.3%。

九、金融和保险业

各项信贷业务健康平稳发展。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8.3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比年初增长13.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0.5亿元,增长8.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2亿元,增长14.7%。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7.0亿元,增长6.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5.7亿元,下降4.4%;中期流动资金余额3.6亿元,下降9.6%;中长期贷款余额46.9亿元,增长29.1%。全年现金净回笼0.23亿元。

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全市各类财产险保费收入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赔款、给付支出7.9亿元,增长19.9%。各类入寿险保费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赔款、给付支出2.9亿元,下降2.4%。

十、科技与教育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综合实力有所增强。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45.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2家。全年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建立了华南理工大学阳江学院技术研究院。全市专利申请量499件,比上年增长35.2%。全年有159篇科学论文获市级优秀科学论文奖。

“普九”教育得到巩固。全市小学招生人数4.1万人,比上年下降9.7%,小学在校学生28.8万人,下降4.0%;普通初中招生人数5.0万人,比上年下降2.4%,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4.4万人,增长1.6%。全市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99.9%,小学升学率98.4%,普通初中生升学率64.5%。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稳步发展。

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人数1.3万人,比上年增长8.3%;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6万人,比上年增长12.5%;普通高中生升学率82.5%,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有所发展。电视大学、党校教育、自学考试方兴未艾。阳江市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人数1752人,现有在校学生5018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名城建设稳步推进,文化事业有序发展。全市现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4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档案馆8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6%,电视人口覆盖率98.4%。新闻、出版等事业健康发展。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诊所)337个,比上年增加27个,其中县级以上医院29个,乡镇卫生院43个,妇幼保健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其他卫生机构256个;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年末实有床位4332张.增加71张,其中医院2843张,乡镇卫生院1153张,妇幼保健院232张,其他卫生机构104张。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239人,增加329人,其中执业医师1494人,执业助理医师752人,注册护士179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43.6%,提高10.1个百分点。无偿献血工作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