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6 汕尾市统计局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6.78亿元,增长29.5%。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56.05万户,比上年下降0.87%,其中,城市26.97万户,乡村29.0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5.57万户,增长26.2%。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出现较好的增长势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转变、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需求逐步提升。2006年,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94亿元,同比增长18.1%,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6.1%,实际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创10年来同期最高增幅。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6.72亿元,增长18.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2.13亿元,增长15.7%;其他行业零售额5.09亿元,增长11.9%。分城乡看,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82.17亿元,增长17.0%;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1.77亿元,增长19.4%。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经济成效显著。2006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547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出口总值854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1%。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5750万美元,增长52.0%;加工贸易出口60428万美元,增长31.9%。从经营主体看,“三资”企业占主导地位,累计出口77306万美元,增长44.6%。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4522万美元,增长19.9%;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9个,合同外资额28235万美元,合同外资额比上年增长11.5%。

旅游业稳定发展。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64.24万人次,增长8.6%,其中接待国际游客、港澳台同胞2.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全市旅游总收入15.70亿元,其中外汇收入479万美元,分别增长15.7%和5.3%。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币存款余额164.35亿元,比年初增长16.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28亿元,企业存款余额18.4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7.4%和9.6%。金融机构各项本币贷款余额65.2亿元,比年初增长13.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5.09亿元,比年初增长1.6%,中长期贷款余额29.65亿元,比年初增长31.5%,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73亿元,比年初增长14.2%。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增长9.7%,农业贷款增长12.6%,商业贷款下降24.2%。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各类保费收入14642万元,赔款、给付金额3558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继续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办学体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积极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工作,不断加强高中阶段教育。2006年,我市成功引进了由信利半导体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兴建的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全市53.92万人(其中小学39.92万,初中14万)享受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市高考前三批A线入围数达到4841人,创历年高考最好成绩。

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48万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19.04万人,小学在校学生50.55万人;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4109人;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中)在校学生913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小学五年保留率97.89%,初中三年保留率95.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2.46%。

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科技强省战略部署,积极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科研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2006年,我市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9项,其中30个获省立项;专利申请受理量达241项,专利申请授权量达119项。积极实施“人才兴市”战略,科技队伍进一步扩大,2006年末,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9万人,比上年增长5.0%,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06万人,比上年增长12.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加快文化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强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丰富大众文艺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成功举办了“纪念彭湃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等一系列文艺活动。《汕尾日报》、汕尾电视台增设栏目,加强了宣传舆论力度。全市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藏量12.9万册件。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卫生部门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力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各地不断加大卫生投入,基层卫生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卫生建设取得新进展。2006年末,全市拥有医院、卫生院8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405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188人,其中医生2553人,注册护士1366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市继续认真贯彻《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推进竞技体育工作。2006年,我市运动员在省级各类比赛中获金牌18枚、银牌9.5枚、铜牌6.75枚。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6年,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加大人口控制和计生目标管理力度,人口的自然增长得到控制。据公安部门统计,200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23.23万人,比上年增长2.5%。

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据住户抽样调查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4007元,增长4.2%;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19元,增长6.1%,人均消费支出7373元,增长2.9%。据劳动工资统计,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4940元,增长11.5%。

注:1、本公报统计资料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邮电业务总量完成额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