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6 惠州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中海壳牌项目顺利投产,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经济结构升级优化,经济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态势,开始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GDP)933.2亿元,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88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46.13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308.19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3:57.1:33.6调整为8.5:58.5:33.0。人均GDP达24996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124美元。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44亿元,增长28.0%,来源于惠州的财政总收入213.1亿元,增长13.9%。税收总收入174.91亿元,增长23.1%。其中,国税133.98亿元,增长24.8%;地税40.93亿元,增长18.0%。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三升四平一降”:上升的有食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居住类,下降的是衣着类,基本持平的有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66.9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全年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的有207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与上年末持平。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电子工业增长乏力,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居民收入偏低。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4.88万亩,比上年增长3.5%;粮食总产量77.14万吨,增长4.0%;蔬菜总产量197.63万吨,增长2.4%;水果总产量52.28万吨,增长7.2%。

全年肉类总产量19.01万吨,比上年增长7.0%。其中,猪肉产量14.23万吨,增长10.2%;禽肉产量4.32万吨,下降1.3%。全年水产品产量16.97万吨,增长3.7%。其中,淡水产品产量8.02万吨,增长2.1%;海水产品产量8.95万吨,增长5.2%。

甜玉米、柑桔、荔枝、梅菜和马铃薯等主要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取得新进展。

三、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9.27亿元,增长30.2%。

全年规模以上电子工业完成增加值214.2亿元,增长15.2%;石化工业完成增加值53.42亿元,增长2.7倍,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8.0%、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753.96亿元,增长23.2%,其中,电子行业1070.92亿元,增长8.0%;石化行业242.37亿元,增长2.6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54亿元,增长35.7%;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3.7%,比上年上升14.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7.67亿元,下降12.5%。

全市49个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共完成投资89.66亿元。2006年完成建设,投入生产的项目有:惠菱化成MMA、光大龙华水泥、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等10个项目;续建项目有:中海石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惠深沿海高速公路、惠州抽水蓄能电站、LNG燃气电厂、普利司通载重轮胎等23个项目;新开工的项目有:莞惠高速公路、普利司通轮胎钢丝项目、省十三届运动会比赛场馆、广惠高速公路路面扩建项目等16个项目。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7.92亿元,增长54.7%;商品房在建面积725.34万平方米,增长49.7%;商品房竣工面积149.5万平方米,增长11.7%;商品房销售面积226.76万平方米,增长51.8%;商品房销售金额66.71亿元,增长75.7%;商品房销售均价为2942元/平方米,比上年的均价2542元/平方米上涨400元/平方米,涨幅15.7%。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69.25万平方米,空置率约18.7%。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23亿元,增长18.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7.98亿元,增长21.9%;农村零售额79.24亿元,增长9.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57.01亿元,增长18.5%;餐饮业40.22亿元,增长16.1%。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17.07万人次,增长21.7%;接待住宿游客562.26万人次,增长22.3%,其中国内游客人数461.35万人次,增长21.4%。旅行社组团方面,国内游37.4万人次,增长32.9%;出境游2.59万人次,增长69.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1.23亿元,增长22.6%,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13亿美元,增长24.1%。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出口122.77亿美元,增长15.2%;进口89.54亿美元;增长7.0%;进出口贸易总额212.31亿美元,增长11.6%,实现贸易顺差33.23亿美元,比2005年的贸易顺差22.89亿美元增加了10.34亿美元,增长45.2%。

从出口市场看,2006年主要出口市场的占比分别为:香港35.5%、美国19%、欧盟13.5%、韩国10.3%,这四大市场占比合计78.4%。

全年共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合同489宗,下降9.3%;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5.14亿美元,下降22.3%;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45亿美元,增长1.3%。全年工商注册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448家,新增注册资金11.63亿美元。全市累计登记外商企业4242家,累计注册资金136.9亿美元。

七、民营经济

初步核算,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38.22亿元,增长16.9%,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36.2%。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交纳税收总额39.69亿元,增长33.1%。其中,地税部分23.77亿元,增长45.6%,占全市地税收入的58.1%,比2005年的占比47%上升11.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从业人员85万人。

八、交通、邮电和电力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总长10436公里,增长38.5%。其中等级公路9109公里,增长25%;高速公路278公里。通车里程公路密度为94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级公路密度为82公里/百平方公里。沿海港口共拥有48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全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69万吨,其中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0万吨。全年村道硬底化616公里,增长14.1%,村道累计硬底化1743公里。广惠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莞惠高速公路、惠深沿海高速公路都已经开工建设。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131943辆,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私人小汽车保有量45874辆,增长36%,当年新注册上牌私人小汽车12776辆,增长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