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6 佛山市统计局

2001年是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努力克服世界经济放缓带来的困难,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再创佳绩,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综合

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7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276元,增长10.0%。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完成的增加值分别为:第一产业68.54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573.92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436.06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4∶53.2∶40.4。

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各项配套改革不断完善。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以创新机制、促进发展为目标的企业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企业住房货币化的配套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费需求的扩大仍然受到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成果的任务还比较艰巨。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全市围绕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的目标采取了有效措施,在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改善农业品种结构、推动基地化生产方面加大了力度。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年农业总产值135.40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产值46.10亿元,减少1.8%;林业产值0.36亿元,减少3.5%;牧业产值28.79亿元,增长7.8%;副业产值0.70亿元,减少26.1%;渔业产值59.45亿元,增长8.1%。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2248.82亿元,增长15.9%。

全年机械总动力达141.92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6.31万吨,农村用电90.26亿千瓦时,有效灌溉面积达7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4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365.63亿元,增长17.0%。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1779亿元,增长16.2%(以下口径相同)。轻工业产值1036.61亿元,增长13.8%;重工业产值742.39亿元,增长19.7%。国有工业总产值73.67亿元,增长6.4%;集体工业产值193.25亿元,减少0.5%;“三资”工业总产值769.31亿元,增长10.1%;股份制工业总产值545.60亿元,增长30.0%;股份合作工业总产值20.53亿元,增长10.5%。

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部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9.7%,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6%,与上年基本持平;总资产贡献率7.68%,提高0.4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09.1%,提高6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2.02亿元,增长34.3%;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0.4%。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82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8.74亿元,增长33.6%;更新改造投资19.31亿元,增长16.1%;房地产开发投资68.44亿元,增长13.5%;农村集体投资73.40亿元,增长9.2%。

投资额(不含城乡私人投资)增长较快的行业有: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8.75亿元,增长46.8%;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投资8.31亿元,增长41.3%;教育、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完成投资12.48亿元,增长33.5%。

在县以上投资中,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和工程效益有:110万伏及以上输变电线路长度118.35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06.3万千伏安;粮仓建设170万公斤;新建(改建)港口码头年吞吐量28万吨;新建独立公路桥梁6座;新建城市永久性桥梁3座;改建一级公路19.17公里;房间空调器100万台/年;移动电话扩容24.5万门。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业发展步伐加快。佛陈公路扩宽改造,三水大桥立交工程完成投入使用,谢边和雅瑶立交枢纽工程、三江及石南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完成全社会货运量11580.20万吨,比上年增长20.1%;货运周转量113.19亿吨公里,增长25.8%。客运量9910.3万人,增长16.6%;客运周转量29.19亿人公里,增长17.7%。

移动电话、网络通信等邮电通信业务继续快速发展。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76.01万门,比上年增长17.6%;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77.40万门,增长43.5%;本地电话用户136万户,增长15.7%;移动电话用户235万门,增长61.7%。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假日消费,提升工资,会展经济”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繁荣了市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按城乡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6.52亿元,增长9.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58.33亿元,增长13.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0.58亿元,增长10.7%;餐饮业零售额73.08亿元,增长14.0%。

市场物价在低位运行,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下降0.3%。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在逆境中保持增长,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显著提高。全年出口总值6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外贸企业出口23.78亿美元,增长12.6%;“三资”企业出口39.78亿美元,增长9.7%。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机电产品出口35.3亿美元,增长19.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8亿美元,增长26.3%。超千万美元重点出口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全市超千万美元出口企业118家,出口总值47.3亿美元,增长12.4%,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4.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15亿美元,增长5.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9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7.5%。

旅游业继续得到发展。在巩固和扩大创优成果、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等方面加大力度,并取得初步成果。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5.09亿元,创外汇收入1.83亿美元,接待过夜总人数491.06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1.0%、15.3%和5.2%。黄飞鸿纪念馆全面对外开放,招来世界各地中国武术爱好者前来寻师学艺和交流观光。高明市的霭雯农庄和三水市的荷花世界主题公园被授予“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