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6 佛山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团结实干,改革创新,加快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但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292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9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840.44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1008.30亿元,增长14.4%。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62.9%和34.5%。人均生产总值50207元,增长18.3%,折算为6276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八大类消费价格中:居住类上涨5.3%,食品类上涨4.1%,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2.1%,衣着类下降2.2%。

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51.23万人,比上年增长3.2%;失业人员安置率71.2%;城镇登记失业率1.89%。

二、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166.1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种植业46.17亿元,增长0.3%;林业0.31亿元,增长4.5%;畜牧业49.52亿元,增长3.9%;渔业69.26亿元,增长6.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43万亩,比上年减少0.7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15.85万亩,增加0.7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62万亩,增加8.63万亩。

全年肉类总产量32.62万吨,增长0.4%。其中,猪肉产量16.71万吨,增长5.4%;水产品总产量52.39万吨,增长0.9%。其中,塘鱼总产量51.25万吨,增长1.3%。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21.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8%;化肥施用量(折纯)5.61万吨,下降5.6%;农村用电量175.15亿千瓦时,增长2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070.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40.80亿元,增长25.6%。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795.00亿元,增长2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75.00亿元,增长26.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下同),轻工业产值2996.00亿元,增长23.4%;重工业产值3244.80亿元,增长28.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412.87亿元,增长9.4%;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116.95亿元,增长27.4%;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3148.29亿元,增长2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2274.57亿元,增长17.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工业总产值409.84亿元,增长29.5%。

全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32.00亿元,增长32.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6.9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4%。

全年增幅较大的主要行业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38.96亿元,比上年增长50.4%;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433.45亿元,增长42.5%;塑料制品业完成产值342.47亿元,增长41.9%;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75.28亿元,增长39.7%;石油加工产业完成产值115.44亿元,增长34.8%;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110.25亿元,增长33.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222.81亿元,增长33.3%;家具制造业完成产值98.89亿元,增长32.5%;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16.67亿元,增长3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产值587.04亿元,增长32.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4.4,比上年提高21.6点。其中:资产贡献率为9.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3.0次,比上年加快0.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4602元/人年,比上年增长20.8%。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0%;资质建筑业增加值46.69亿元,增长23.8%;利税总额28.87亿元,增长10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9.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按投资种类分,基本建设投资572.15亿元,增长16.5%;更新改造投资126.92亿元,增长44.6 %;房地产开发投资182.07亿元,增长27.2%。商品房销售额259.01亿元,增长42.7%。商品房销售面积670.47万平方米,增长25.0%。按投资主体分,全年国有经济投资151.70亿元,增长9.7%;非国有经济投资758.13亿元,增长22.5%,其中民营经济投资464.51亿元,增长15.3%。

全年完成产业投资887.3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97.20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89.86亿元,增长17.7%。

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28.04亿元,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完成投资31.92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3.73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147.21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61.4公里;火力发电10万千瓦;新建公路19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2公里,二级公路7公里;改建公路49公里,其中,一级公路44公里,二级公路5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4座,城市永久性桥梁88座。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61.23公里;新增各类院校学生席位23979个;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28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3.17万吨/日;城市排水管铺设长度71.99公里;城市防洪堤长度14.6公里;医院病床1900张。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1.63亿人,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公路运输1.61亿人,增长11.0%。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0亿吨,增长13.5%。其中,公路运输1.53亿吨,增长14.2%。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48.73万辆,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私人汽车39.39万辆,增长17.8 %。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21.27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9.41万辆。

全年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2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邮政5.47亿元,增长21.0%;电信200.79亿元,增长31.0%。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80.50万户,增长6.3%;移动电话用户722.02万户,增长9.7%。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253.44万门和769.36万户。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1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8.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9.78亿元,增长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