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韶关市统计局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0.19亿元,增长18.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7亿元,增长4.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0.67亿元,增长1.84%;中长期贷款21.53亿元,增长25.79%。全年银行现金收支轧差货币净投放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51.71%。财产、人寿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财产性保费收入1.25亿元,增长3.3%,全年处理各类保险赔款案0.57万宗,支付赔款额4798万元,比上年下降0.28%;全市参加人寿保险人数达149万人,人身保险费收入1.2亿元,增长60%,支付赔款额775万元,比上年增长31.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兴市”继续取得新成效。全年有58项科研成果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工业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新增产值1.49亿元,实现利税2637万元。全年实施“星火计划”11项,共创产值2.5亿元,净创税利4600万元,实施"火炬计划"3项,共创产值

4700万元,净创利税530万元。

以巩固、发展"普九"为重点,新建、扩建了一批中小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小学毕业升学率97.4%。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中小学新增校舍面积15.73万平方米。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8123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5538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67个,全年电影观众人数436万人次;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9个,档案馆9个;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8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2.19%;广播电视站138个,农村安装有线广播喇叭2.13万个;全年《韶关日报》出版印数1170万份。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有卫生机构619个,其中医院194个,医院床位数7755张。卫生技术人员12147人,其中医生4956人,护士4207人。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第八届全运会我市运动员有14人参加8个项目的比赛,获银牌2枚,铜牌2枚。我市成功举办第十届市运会和一系列大型体育活动。全民健身群体活动蓬勃发展,全市共举办各类全民健身群体活动150次,开展体育健身项目45个,参加活动达88万人次,经费投入达100万元,有33.57万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3.88%。

十一、人口、就业与机构改革

人口出生继续得到控制。1997年人口出生率为17.6‰,比上年下降1.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8‰,下降1.1个千分点。年末总人口299.43万人,比上年增加3.64万人,增长1.2%,其中非农业人口105.03万人,增长1.4%。城镇职工队伍稳定,下岗职工人数增多,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年末全市职工人数42.14万人,比上年减少1.18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33.59万人,减少0.95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5.9万人,减少0.36万人,其它经济类型单位2.6万人,增加0.14万人。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5.88万人,比上年增加0.56万人。1997年末,我市下岗职工3.25万人,失业率为2.74%,全年共安置城镇就业3.14万人。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达26.44万人,比上年减少0.5%;保险费收入1.65亿元,增长6.26%,保险费支出1.5亿元,增长14.59。1997年我市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党政群机构改革,完成了各级机关的"三定"工作,全市党政群减少机构258个,精简率为38.4%,减少人员1704人;同时积极推进国家公务员制度,首次面向社会招考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70名,初步转变了政府职能和加强了公务员制度各项配套法规。

十二、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居民生活稳定。全年职工工资总额28.04亿元,比上年增长0.5%,职工年人均货币工资6619元,增长0.9%,其中:国有单位职工人均货币工资6926元,增长0.2%,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人均工资4717元,下降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00元,比上年增加5%。

农民收入增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978元,比上年明显增加,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筹集扶贫资金4000万元,开展千干扶千户活动,全市8100多户特困户基本实现当年脱贫。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5.94万平方米,农村掀起兴建奔康房的热潮,竣工住宅面积131.35万平方米,增长57.7%。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年工业废水处理量2.26亿吨,废水处理率93.5%;工业废气处理量411.68亿标立方米,废气处理率为86.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0万吨,综合利用率42%。

注:①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②本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等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