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韶关市统计局 1997年,市委、市政府抓住香港主权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的机遇,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实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突出抓好工业生产、“三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再就业工程建设,整体推进企业、市场、政府和社会保障“四位一体”改革。在宏观经济运行环境较紧,客观困难较大的情况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保持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继续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投资规模萎缩、亏损企业增多、就业压力较大。 一、综合 1997年,我市按照“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经济工作思路,在国家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下,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形成了“低通胀、稳增长”的经济增长格局。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49.5亿元,增长9.8%。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4:43.7:27.9调整为1997年的27.6:44:28.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847元,增长7.4%。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每一从业人员创造国内生产总值)12413元/人,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7143元/人,增长6%;第二产业26235元/人,增长10.6%;第三产业11301元/人,增长9.1%。 二、农业 1997年,我市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努力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年投入资金1.9亿元。农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各种特色的“三高”农业基地规模继续扩大。农产品商品率达66.5%。全年农业总产值74.5亿元,比上年增长7.9%。 林业方面利用我市山多的优势,加快了白果、毛竹、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年末森林资源总面积达12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9.5%,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538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畜牧业、渔业生产基地发展加快。年末生猪存栏量138.2万头,比上年增长5.9%;牛年末存栏37.9万头,增长0.6%。三鸟饲养量2735.83万只,增长8.6%。肉类总产量17.02万吨,增长7.8%,其中猪肉产量13.55万吨,增长6.9%。水产品产量6.37万吨,增长13.3%。农业生产中部分农产品质量不高,加工和流通滞后,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三、工业与建筑业 1997年,我市工业企业着力在"深化改革、盘活资金、开拓市场、发展生产,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利用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实行兼并破产、减员增效办法,上报批准核销银行呆坏帐、免除欠息1.64亿元,盘活资产4亿多元;按照"抓大放小"的要求重点扶持了一批优势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加快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企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国有工业增长8.3%,集体工业增长3.4%,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增长20.1%,其它经济类型工业成为我市工业新的重要的增长点;轻工业增长13.5%,重工业增长7.3%。实现工业增加值67.1亿元,增长12%。同时,新上了一批技改项目,扩大了生产能力,工业发展后劲增强。 全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2.6亿元,比上年增长8.6%;企业亏损面29.5%,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8亿元,减亏10.4%。工业增长质量不高,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工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够明显,内部轻重工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制约生产发展。建筑业受投资萎缩的影响出现回落,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4亿元,下降1.5%。建筑企业完成建筑施工产值13.15亿元,下降1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发展的硬环境继续改善。但资金总量小,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萎缩。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48亿元,比上年下降17.2%。在完成的投资中:国有经济20.82亿元,下降35%;集体经济3.68亿元,增长26%;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商独资7.59亿元,增长1.45倍;城乡私人投资5.39亿元,增长36.5%。在完成的投资中:第一产业1.57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14.59亿元,下降37.4%;第三产业21.31亿元,增长4.3%。投资继续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倾斜,以改造旧城区和发展商贸为重点的房地产开发投资2.49亿元,下降22.2%。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8.67亿元,下降42.4%。主要新增生产(服务)能力有:新建、改建公路370.22公里,造林面积10万亩,发电量2万千瓦、城市供水能力7万吨/日,新增中、小学生席位2.6万个。投资规模萎缩,减少了投资类产品的需求,制约基础设施改善的步伐和发展后劲的增强。 五、交通和邮电业 1997年,我市继续以公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公路建设投资6.62亿元,改造国道、省道和地方公路494公里,新建县乡公路184公里,坪乳公路于今年元月22日全线通车,官渡至佛冈路段改造基本通车,公路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354.9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672.2公里,比上年增加75.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4.93公里。邮电通讯建设快速发展,城乡电话和移动电话放号、数据通信、磁卡电话、邮政储蓄等全部完成省下达的指标,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23亿元,邮电业务收入4481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8%和34.2%。年底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7.8万门,安装用户26.33万户,其中市话19.23万户,农话7.10万户;移动电话2.98万户,无线寻呼7.28万户,全市城乡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每百人9.16部提高到每百人10.9部。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消费品市场平稳,市场、商场的改造和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投资1.7亿元,新建市场7.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风度广场投入使用,亿佳、亿和、南方大厦等一批大型商场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市区风度中路改为商业步行街之后,较为繁荣有序。全年消费品零售额67.6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城市增长9.4%,农村增长7.9%。受投资需求的影响,生产资料市场继续疲软。商品供应丰富充裕,市场稳定,物价继续平稳回落,升幅比1996年回落4.1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出口企业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逐步适应国家政策和国际市场变化,外贸出口出现较快增长。全年外贸出口总值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3亿美元,增长16.4%;三来一补出口0.5亿美元,增长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亿美元,增长58.8%。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利用外资有所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来韶旅游者人数202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2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