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奋力拼搏,扎实工作,有效化解非典疫情冲击,加快发展步伐,实现了全年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增长速度加快。初步统计,全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526.1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0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66.86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216.24亿元,增长4.3%。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9.39:47.69:42.92转变为8.18:50.72:41.10,第一、三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人均本地生产总值10856元,增长5.6%。 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等项目价格略有上升,其他各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有所下降。 城镇劳动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11.71万人,比上年增长2.6%。其中城镇在岗职工28.54万人,下降1.9%;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3.3万人,增长7.3%。全年安置城镇就业6.6万人;实现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3.5万人,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的65.0%;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4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2%。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农业与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城镇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工作在调整中取得新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农业总产值74.26亿元,增长2.0%。 农业生产条件与环境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4.09万千瓦,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农业机械动力9.55千瓦;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5.31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9.8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9.13%;农村用电量11.8亿千瓦时,增长27.6%。 农村乡镇企业不断发展。2003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672.71亿元,比上年增长9.4%。营业收入638.94亿元,利润总额23.83亿元,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97.66亿美元,分别增长11.1%、27.2%与41.1%。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业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强市战略效应初步显现。加强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增加技改项目投入,不断壮大工业规模经济,夯实发展后劲,增创名牌产品,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拓宽“汕货”的市场空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1%。完成工业总产值925.05亿元,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17.91亿元,增长15.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6%、集体企业增长2.7%、股份制企业增长17.4%、“三资”企业增长23.7%。大中型工业产值149.19亿元,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99.44亿元,增长17.1%,完成出****货值117.64亿元,增长18.1%。工业产品销售率95.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03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0亿元,增长16.7%,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5.1%。全市工业用电量41.28亿千瓦时,增长33.2%。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据全市9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资料,盈利企业盈利额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9.1%;亏损企业亏损额7.14亿元,增长11.0%;全年实现利润8.33亿元,增长7.7%;利税总额23.51亿元,增长9.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2.64%,比上年提高5.3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上升0.0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10.1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4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加快0.1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0.1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0%。 建筑业通过加强对外拓展取得好成绩。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4.88亿元,比上年增长4.9%。施工单位工程个数2516个,下降2.9%。其中投标承包1098个,增长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18万平方米,增长10.6%,房屋竣工面积606万平方米,增长1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3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3.78亿元,增长19.9%;更新改造投资13.91亿元,增长25.5%;房地产投资15.02亿元,下降25.9%;交通、能源和邮电通信基础设施投资26.81亿元,增长21.4%;新增固定资产108.74亿元,增长20.8%。 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市客运中心站、潮阳及南澳客运总站等场站项目建成投产。完成解放桥维修加固工程,黄河路东延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交通能源通信设施不断发展。全市总投资171亿元的54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金凤路桥工程、澄海金鸿公路、石大桥北引桥、广澳港区一期工程、汕头港主航道及外拦沙堤、珠池港区二期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漳潮汕铁路、南澳跨海大桥、广澳港5万吨级主航道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华能汕头电厂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效益有:火力发电10万千瓦,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161万千伏安,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300.66公里;化学原料药800吨/年,片剂16000万片/年,输液20万瓶/年,胶囊剂30000万粒/年;乳制品8300吨/年;城市供热能力(蒸汽)160吨/小时;CD盘4500万张/年,VCD盘7200万张/年,电力电缆1500公里,化学纤维7200吨/年;新筑城市防洪堤长度9.1公里,扩建道路长度4.3公里,铺设排水管道长度12.72公里,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17公里,自来水供水能力5万吨/日;购置公共交通车辆10辆,液化石油气储气能力360000吨;改建公路37.4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37座;新扩程控交换机15.57万线/年,长途电缆线路长度87公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164个/年;医院病床位450张,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3140个,小学学生席位46622个。 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市公共设施更加完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顺利完成,市区面积从原来的289.9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4平方公里。全年市政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市区建成区面积190.82平方公里。加快中心城区主干道路的配套建设,新扩建道路面积15.4万平方米,年末实有道路长度925公里。下水道排水管长度1539.4公里,排水能力提高。合理规划,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事业,城市的整体功能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汕头市区日供水能力130.5万吨,年供水总量26982万吨。全市电网发购电量67.89亿千瓦时,增长27.7%。中心城区居民家庭用气普及率96.5%。全市年末出租汽车1825辆,公共交通线路36条,客运量7168万人次;运营船只9艘,轮渡客运量829万人次。 |